苏轼南乡子词阅读笔记(一)
(2021-04-17 17:10:16)分类: 读书 |
苏轼《南乡子》13首阅读笔记(一)
《南乡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多咏江南风物。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原为单调二十七字,有二十八字、三十字等变体。定格为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也有五十四、五十六、五十八字等变体。
陈元龙注《片玉集》云:“晋国高士全隐于南乡,因以为氏也(号南子)。”认为《南乡子》来源于此。此调宋人作者甚众,除抒情外,已有写景、言志之作。此调以七字句为主,用平韵甚密,形成音节响亮,气势奔放的艺术效果。前后段各一个两字词,又使奔放的气势略顿,产生回环意味。上下片各五句、四平韵。上下片格律相同:“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中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网上《苏轼诗词全集》载《南乡子》15首,序号172至186,其中180与172重,186是变体,实有定格词13首。按主题可分为闺情、应酬、自况、见闻、咏物等。
一、闺情
宋仁宗至和元年,19岁的苏轼娶16岁的王弗为妻。此时所作的《南乡子·寒玉细凝肤》(184)当为新婚纪念之作,也许是苏轼填词的最早试笔。“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争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全词以集句的形式,反映了词人年少时的美满婚姻生活,表现了对唐代诗词的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娴熟功夫。上片全面塑造了妻子的形象。首句出自吴融《即席十韵》,形容女子貌美,容貌清秀、皮肤柔润洁白。次句出自郑谷《席上贻歌者》,描叙歌声,清唱几句就令人如醉如痴。第三句出自李商隐《燕台春》,写舞姿娴熟,身段婀娜多姿。第四句两字强调上述三方面的感觉。最后一句化用杜牧《赠别》“豆蔻梢头二月初”句,点明王弗处于豆蔻年华。下片写如胶似漆的新婚生活。头两句分别出自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和郑邀《招友人游春》,强调青春易逝,要抓住时间尽情欢娱。后三句写夫妻欢娱,罗帐银烛句出自韩僵《闻雨》,最后一句出自杜牧《寄杜子》,夫妻之欢娱不须言说,纵情尽力,青春绽放。
苏轼夫妻感情很好,写夫妻感情的诗词也不少。妻子王弗亡故后,娶王弗之堂妹王闰之为继室。他写了一首赞美王闰之的《南乡子·冰雪透香肌》(178)。“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故著寻常淡薄衣。
暖日下重帏。春睡香凝索起迟。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参考资料推测此词作于元祐六年春。上片赞美王闰之美貌贤惠。头两句用典写其美丽。典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在苏轼眼中,爱妻不仅肌肤洁白细嫩,而且散发着微微香气,比姑射山中的神女还要强。后三句赞美她的贤惠,从穿着打扮上落笔,家乡生产花样翻新的锦缎,她觉得不适宜,所以穿的都是与一般人同样的素色衣衫。美丽且贤惠,钟爱之情可见。下片写夫妻之间的温情。前两句是妻子娇媚庸懒的睡态,温暖的春天放下帐幕睡着,帐中幽香浓郁,叫醒她也迟迟不想起来。后三句用《汉武内传》典写夫妻之间的戏谑,苏轼以东方朔自喻,何事风流?喜欢王闰之自比西王母,把自己称作邻家小儿。夫妻感情融洽,闺房之乐,甚于画眉。
宋仁宗嘉祐二年,22岁的苏轼时年到京师应试,接触到歌妓一类的妓女生活,也集句填词《南乡子·何处倚阑干》(185)以表同情。“何处倚阑干。弦管高楼月正圆。胡蝶梦中家万里,依然。老去愁来强自宽。
明镜借红颜。须著人间比梦间。蜡烛半笼金翡翠,更阑。绣被焚香独自眠。”上片写歌妓年老色衰时的心态。首句出自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写愁绪万千彷徨无依。次句出自杜牧《怀钟陵旧游》“弦管高台月正圆”,写年轻的歌妓此时正在陪贵人欢娱。第三句出自崔涂《春夕》,用庄周蝴蝶梦的典故,表达歌妓生活的虚幻迷离以及远离家乡的惆怅。第四句强调这种状态没有改变。第五句出自杜甫《九日兰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写歌妓们的结局最终都相同,来自我开解。下片写歌妓红颜薄命的孤独与自叹。首句出自李商隐《戏赠张书记》句“明镜惜红颜”,“惜”是红颜憔悴、顾影自怜,“借”是凭借镜光的模糊,想像青春貌美的过去。次句出自韩愈《遣兴》,人生如梦,要看破虚幻。第三句出自李商隐《无题》句“蜡照半笼金翡翠”,虽然生活奢华,却在漫漫长夜孤独地守候和等待。第四句表示夜深人静。第五句出自李商隐《碧城》,万般无奈只好孤枕独眠了。集前人诗句,从愁绪万千写到孤枕独眠,一个个细节串联起来,年老歌妓的惆怅悲苦,令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