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空间形变7维光空间电磁波引力波科学 |
何为波?人们对波的理解源于水波,而水波是一种空间形变。看不到的电磁波是否空间形变?按四维时空理论解释不了,可以说,没有电磁波,所谓电磁波,是电磁反应引起的7维光空间形变。……
以下文章供参考
真空中光速对任何观测的“公设”
从麦克斯韦方程组推导出电磁波方程,能得到平直空间中一个恒定的常数,光速C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只与真空的电导率和磁导率有关,这两个量是真空的天然属性,所以是不变量,因而在平直的真空中,光速恒定。虽然这个推导过程不涉及参照系,但也没有办法去证明光速对所有的参照系(任何观测者)都保持光速恒定。
但迈克尔逊_莫雷实验,验证了光速在任何坐标系中都恒定。这个结果没办法解释、证明,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把这个结果设为“公设”。
下面,将证明这个"公设",从根本上解决物理学基础理论一百多年的困惑。
首先重申基础观点:能量、空间间隔、时间间隔是三个最基础的物理量,其他任何物理量都可以用这三个量的不同组合来描述。能量和空间的相互作用是整个宇宙演化的根本原因,任何物理变化过程都有时间间隔。最快的速度是能量与空间相互作用的速度,这个速度就是光速。能量与空间互相激励形成了光。
之前的文章已经证明过,磁场、电场、引力场都是空间曲率场,是不同的能量形式在空间激发的不同空间弯曲(曲率场)。也证明了电磁波与引力波都是能量场—曲率场波。真空中,环形能量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环形的感应电动势),电流(能量流)产生磁场(环形的空间曲率场),环形电场(环形能量场)与磁场(环形曲率场)相互激励产生电磁波。
迈克尔逊_莫雷试验,大家应该很熟悉。
干涉仪
干涉仪这个装置中,把一束光分光后变成两束互相垂直的光,再分别反射回来形成干涉条纹。实验结果,无论这个装置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同方向还是反方向,也无论怎么转动这个装置,干涉条纹一丝不动。从而得出结论,光速对任何观测者保持不变。这个实验后来又被做了无数次,结果一样。《狭义相对论》中把光速不变设为"公设"。
不能证明光速对任何观测者不变而只能设为公设的原因,是因为把光(光子)当成了在真空中飞行的物质。
现在换一个思路,一切就豁然开朗了。
先说结论,再证明。
第一:真空本身就是绝对静止的、传说中的”以太“,真空并不均匀,不完全是平直的欧氏空间,但真空保持绝对静止。又因为空间中的每一个点的坐标具有唯一性,所以可以建立不均匀的真空与平直的空间坐标的映射关系。第二:光,是能量和空间相互作用的效果之一,光的传播速度由真空的属性决定,与真空绑定的,与其它任何参照系没有相互的影响和关联。物体的运动速度以光速为参照,就相当于以真空作为参照(光是动的,但速度始终不变,真空是绝对不动的。)
如果像之前一样,认为光是独立于空间之外的物质,是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励形成的能量波时,实验测到光速总是恒定,但并不确定光速的参照系是什么,所以不能说明白光速为什么对任何观测者不变。并且自然而然就会将光速与光源的速度叠加。而当把磁场换成是空间本身的曲率场时,光是能量和空间互相激励形成的能量波,那么,光就不是在真空中飞行的粒子或者波,光速是能量与真空相互作用的速度,光源与光速就完全没有关系。光源的速度与光的速度不会产生叠加。光在产生的那一刻,就与光源脱离了关系,变为纯粹的能量场_曲率场波动。在此前提之下,再回到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就会发现,无论那个干涉装置如何摆放,如何转动改变方向,光从产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只和空间本身完全关联,而与装置的运动状态无关。干涉装置中产生的两束垂直的光的干涉条纹,只和初始设置的两束光各自的运行总距离有关,只要这个距离不改变,干涉条纹就不会改变。迈克尔逊_莫雷实验中,无论装置如何运动,或者变换摆放方向,两束光从出发到形成干涉,分别运行的总距离是一直保持不变的。
光速与地球自转速度不叠加
总结:麦克斯韦方程证明光速恒定。将磁场认定为空间弯曲,将光认定为能量与空间相互作用,就可以证明光速对任意坐标系保持不变,其它坐标系可以将光速作为绝对的参照系,这样做等同于将空间本身作为绝对的参照系。空间本身不均匀,但绝对静止。
延伸思考:空间是没有奇点的,所以,黑洞内部遵守物理规律。光和空间是一体的,不存在光被弯曲的空间捕获形成黑洞的情形。能量场和空间曲率场相互激励可以形成环状驻波。驻波使得能量不能传播出去。非要说有黑洞的话,那每个原子核都是一个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