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理批判(一千三百一十六)——刘武青与刘文旺
(2023-03-07 08:08:22)分类: 理论探索 |
当代物理批判(一千三百一十六)
刘文旺
凡是拥护相对论的都不懂相对论!
Those who support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do not understand it!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这要求我们理论工作者,要有一点质疑精神。从理论本身看,刘文旺建立了统一相对论(已全文发表),从我的统一相对论中可以推导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全部,从而从理论上否定了相对论;从实验方面看,刘武青先生的实验表明:给蓄电池充电,使其拥有的电磁能量增加;压缩(或拉伸)弹簧,使其拥有的机械能增加;加热物体,使其拥有的热能增加。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物体的能量增加,其拥有的质量应该相应增加。遗憾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三个不同的角度上同时见到了物体能量增加而质量减少的事实。这就否定了质能方程,进而否定了相对论。此外,从天文观测发现的暗能量、暗物质以及卫星的异常加速现象等都是相对论所不能解释的。这至少说明相对论是有问题的,有人说:“所有反对相对论的人,都不懂相对论。”那就请懂相对论的人帮助爱因斯坦解释一下上述事实吧!
自然科学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物理学也不例外。从纯思辨的哲学到定量的物理科学的转化,主要是在19世纪完成的。
公元前700—400年的《考工记》、公元前468—382年的《墨经》就有大量的科技知识的记载。战国时代的的尸佼(公元前390—330年的)的《尸子》中就记载:“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就记载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在《考工记·轮人》中记载:马没有力气拉车了,车仍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与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同出一辙。
《墨经》内有一句话说得更好:“力,刑之所以奋也”,充分说明了力与加速的关系。只是我们中国人没有把这里的数量关系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不然就不叫牛顿定律了,牛顿可能也就没有那么伟大了。
大约在中国汉代成书的《尚书纬》中的《考灵曜》描述了“地有四游,冬至地上行北而西三万里,夏至地下行南而东三万里,春秋二分是其中矣。地恒动而人不知,譬如闭舟而行不觉舟之运也”。比伽利略在1632年所著的《关于托勒密与哥白尼两种世界体系的对话》,中借用匀速运动的船中,人们无法知道船是否在运动,来阐述相对性原理早了1500多年。
1500多年,这是几十代人呀!
伽利略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他最先把观察实验引入了物理学,并把数学方法应用于对物体运动的定量描述上。伽利略的逻辑推理清晰而富有哲理。他用极其巧妙的方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观点:把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连在一起,这样,一方面,由于轻的物体运动速度较慢,因此会反向拖曳较重的物体,使重的物体下落速度减小,另一方面,两者的重量之和会大于重的物体,下落速度应该增加。这是一个明显的不能解释的悖论,从而否定了伽利略观点。伽利略的运动理论主要是运动的描述和分类、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原理、加速度的概念的提出,抛体运动轨迹和相对性原理等。
2021年8月22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