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灯笼

分类: 流金岁月 |
爸爸的灯笼
刘文旺
翻开尘封的相册总能唤醒朦胧的记忆。
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因此,才有金色的童年的说法。上世纪70年代的冬天总是很冷,北风往往夹杂着碎枝败叶呼啸着从屋前扫过。树的枝头不停地嗖嗖响着,使人感觉很冷。要是赶上下雪天,那就更冷了。不过倒也充满无穷的乐趣。打雪仗、堆雪人……。这时候,无边的旷野一片银装素裹,分外妖娆。小屋的屋檐下融化的雪又结成了冰柱,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不时折射出五彩斑斓的景色。
我家的西边是一个茅草屋。茅草屋没有门窗,只是三面有墙围着,里边堆积了一些玉米秸,是用来做饭、取暖用的。在刮大风的时候,没有地方去玩,爸爸往往会带着我在这里玩。爸爸的手很巧,总是给我弄出一些玩具来,扎风车、弄灯笼等。那时候我会很乖地依偎在爸爸的身边看他制作手工。看得多了我慢慢地也学会了一些。例如扎风车,就是选高粱秸,在较长的一段的一端插上一个光滑的木棍作为风车旋转的轴,然后,选一段较短的高粱秸,从中间劈开,用火棍烫出一个小洞,在它的两边对称地贴上两片长方形的红纸,然后,把它穿过木棍就制作完了。这时候,拿到屋外,迎着风风车就会快速地旋转起来,高速旋转的两片红纸片会连成圆形,彼此很难分不出来,漂亮极了。
扎灯笼可是一个技术活,我看了很多遍也没有学会。看起来很简单就是选两节高粱秸,从两边把高粱秸坚硬的壳一条一条地拨下来(注意不要弄断而是在中间节末端集中),把内在的软心弄成一小节一小节的,留着后边用。然后,把拨下来的硬壳条从两边反向对齐,一起插在同一个软心上。这样就像地球仪的一条经度线一样从球心向外张开。把无数的硬壳条都弄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灯笼。整体看来就像一个大窝瓜。里边空空的,外边均匀分布着轮辐,甚是好看。但是,这里的问题是,如果硬壳条弄得宽窄不均匀,外边的轮辐就会高低不同歪七扭八的。这就是这件手工的技术所在。爸爸总是弄得很好,我试了很多次也没有成功。一次,爸爸弄了一个非常均匀的灯笼,非常好看。我拿在手里高高举过头顶,但是外边的风太大了,手中的灯笼从我的手中脱落,被风吹走了,我着急地追了出去。还好,茅草屋的前边有三个高大的榆树,灯笼撞在树干上停了下来。我及时捉到手里。但是已经撞坏了,我一边哭着一边回到茅草屋中。爸爸摸着我的头说,别怕,爸爸在给你弄一个。爸爸真棒,一会的工夫就又弄好一个,还用一个红布条扎了起来,让我用手拎着,这样就不会再飞走了。看着漂亮的灯笼,我的含着眼泪笑了……
这就是我的童年,我金色的童年,它属于每一个人,但只有一次。
2023年2月7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