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T》理论简介(一千二百八十四)
(2022-09-18 08:58:34)分类: 理论探索 |
《NEUT》理论简介(一千二百八十四)
刘文旺
凡是拥护相对论的都不懂相对论!
Those who support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do not understand it!
从理论本身看,刘文旺建立了统一相对论(已全文发表),从我的统一相对论中可以推导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全部,从而从理论上否定了相对论;从实验方面看,刘武青先生的实验表明:给蓄电池充电,使其拥有的电磁能量增加;压缩(或拉伸)弹簧,使其拥有的机械能增加;加热物体,使其拥有的热能增加。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物体的能量增加,其拥有的质量应该相应增加。遗憾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三个不同的角度上同时见到了物体能量增加而质量减少的事实。这就否定了质能方程,进而否定了相对论。此外,从天文观测发现的暗能量、暗物质以及卫星的异常加速现象等都是相对论所不能解释的。这至少说明相对论是有问题的,有人说:“所有反对相对论的人,都不懂相对论。”那就请懂相对论的人帮助爱因斯坦解释一下上述事实吧!
——刘文旺
据说我们中国也要建LHC。
2014年7月,中国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也在筹备一个两倍于LHC的环形粒子对撞机。这将要修建的对撞机周长达到了52公里,对撞能量高达70TeV。预计对撞机将在2028年投入使用,耗资约200亿元。
这样做究竟有多大的必要。
现有的粒子理论的标准模型,是建立在杨-米尔斯理论基础上的。被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重要的物理突破。由物理学家杨振宁和米尔斯在1954年首先提出来的。后来通过许多科学家,在1960-1970年代引入了对称性自发破缺和渐进自由的观念后,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标准模型。而杨振宁本人都在反对,我们还在建立试验去验证这一理论,这究竟是为什么?
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意识到强子具有内部结构并得到了实验证实---高能电子撞击重子发现其存在三个点状的结构,他们分别具有:1/3、2/3的电子电荷。1964年,盖尔曼提出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1974年,丁肇中和里希特同时发现了J/ψ粒子,为夸克模型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理论上预言有六种夸克,现在已经全部被发现了。
但是这个理论却存在致命的硬伤:在计算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发散的现象。而这一现象的出现则彻底否定了现有理论本身。
这一切都根源我们使用的理论的错误性。人们一般认为相对论特别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是近代物理的两大支柱。其实,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简单。相对论是正确的理论吗?我们假设做这样的实验,在地面上用一个弹簧称拉住一个重19.6牛顿的物体,按常识地面上静止的这个实验者会认为其质量为2kg。而在从其旁边以速度v运动的实验者就会感到疑惑:一方面,由相对论公式计算可知,此时该物体质量应增加为m=m0/(1-(v/c)2)1/2大于2kg,又由于粒子/物体具有的引力质量等于其惯性质量,而且由于此时地球的质量也会因运动而有所增加,其引力质量也会增加;则这时弹簧秤上的物体的重量应远大于19.6牛顿;另一方面,他又真实地见到弹簧称上的读数没有发生任何与运动有关的变化。这怎么解释?
量子力学是正确的理论吗?为什么在量子力学的建立之初出现了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的跨世纪的大辩论?
我们应该向伽利略那样对现有理论展开质疑。这是新理论诞生的前提:亚里士多德认为,在地球的表面上,质量越大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小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越小。为了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这一个存在了上千年的观点,伽利略用了一个思维试验就给否定了:把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用线连在一起,然后然他们一起自由落下。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质量越大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小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越小。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在两者下落的过程中,质量较大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越大,但是质量较小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越小。因此,质量大的会由于质量小的物体的反向拖曳而减速;质量小的物体会由于质量大的物体的拖曳而加速。从而是两者的运动速度小于原来质量较大的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两者质量加起来不是比单一的质量大的物体的质量还大吗?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地球的表面上,质量越大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小的物体自由下落的速度越小。则双方的自由下落速度应该比原本质量较大的速度还要大才对呀?
2021年1月21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