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T》理论简介(六百七十二)
(2021-10-18 17:55:02)分类: 理论探索 |
《NEUT》理论简介(六百七十二)
刘文旺
凡是拥护相对论的都不懂相对论!
Those who support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do not understand it!
从理论本身看,刘文旺建立了统一相对论(已全文发表),从我的统一相对论中可以推导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全部,从而从理论上否定了相对论;从实验方面看,刘武青先生的实验表明:给蓄电池充电,使其拥有的电磁能量增加;压缩(或拉伸)弹簧,使其拥有的机械能增加;加热物体,使其拥有的热能增加。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物体的能量增加,其拥有的质量应该相应增加。遗憾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三个不同的角度上同时见到了物体能量增加而质量减少的事实。这就否定了质能方程,进而否定了相对论。此外,从天文观测发现的暗能量、暗物质以及卫星的异常加速现象等都是相对论所不能解释的。这至少说明相对论是有问题的,有人说:“所有反对相对论的人,都不懂相对论。”那就请懂相对论的人帮助爱因斯坦解释一下上述事实吧!
——刘文旺
我们一般认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是近代物理的两大支柱,实际上,这两个理论都是村在问题的。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在量子力学建立之初,就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议。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量子力学的最基础的概念——波函数上。我们知道,在人们最初发现了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之后。很多人都对词感到困惑。最初是一位数学家通过简单的数学推演得到了描述氢原子轨道电子能量的不连续性公式。后来,玻尔在三个基本的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经典的量子力学。在这里推导出了氢原子光谱的不连续性。这里最为根本的就是认为电子的运动是一种波动。在轨道电子环绕原子核的运动轨道上只允许存在整数个波长的条件下,得出了氢原子光谱能量的量子化现象。后来,有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假设物质波的概念的基础上,有大物理学家薛定谔建立了描述原子钟轨道电子运动的薛定谔方程。波函数是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所有的方程都是围绕着波函数展开的。但是关于波函数的种种解释却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一点,引起了爱因斯坦的不满。他坚决反对哥本哈根解释。就连薛定谔方程的提出者薛定谔叶加入了爱因斯坦的的正营一起质疑量子力学。为著名的薛定谔猫的虚拟实验应时而生。在量子力学里,人们认为薛定谔猫处于生与死的叠加状态:薛定谔指出:按照量子力学的解释,容器中的猫时时刻刻处于“死-活叠加态”至于这个猫师生还是死需要打开箱子看猫一眼才能知道,业绩苏轼说猫的生死由观测者看到的第一眼决定,这是十分荒谬的。
爱因斯坦是量子力学的三不大奠基人之一。但是他对相对论的质疑却是毫无保留的。为此,他和玻尔争论了很长的时间。
爱因斯坦认为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其实,相对论根式不完备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知道一个正确的理论是不能存在逻辑悖论的。但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不满足这个标准。在相对论中存在大量的逻辑悖论:我们假设做这样的实验,在地面上用一个弹簧称拉住一个重19.6牛顿的物体,按常识地面上静止的这个实验者会认为其质量为2kg。而在从其旁边以速度v运动的实验者就会感到疑惑:一方面,由相对论公式计算可知,此时该物体质量应增加为m=m0/(1-(v/c)2)1/2大于2kg,又由于粒子/物体具有的引力质量等于其惯性质量,而且由于此时地球的质量也会因运动而有所增加,其引力质量也会增加;则这时弹簧秤上的物体的重量应远大于19.6牛顿;另一方面,他又真实地见到弹簧称上的读数没有发生任何与运动有关的变化。这怎么解释?
我们知道,在经典物理中质量的引力场与电荷的库伦力场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场,不可能总按同样的大小同步变化,而且,弹簧秤是靠电磁力工作的,而电荷具有运动不变性。因此,不会产生弹簧秤测力能力的变化。
2020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