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T》理论简介(四百一十九)
(2021-08-14 08:30:05)分类: 理论探索 |
《NEUT》理论简介(四百一十九)
刘文旺
凡是拥护相对论的都不懂相对论!
Those who support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do not understand it!
从理论本身看,刘文旺建立了统一相对论(已全文发表),从我的统一相对论中可以推导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全部,从而从理论上否定了相对论;从实验方面看,刘武青先生的实验表明:给蓄电池充电,使其拥有的电磁能量增加;压缩(或拉伸)弹簧,使其拥有的机械能增加;加热物体,使其拥有的热能增加。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物体的能量增加,其拥有的质量应该相应增加。遗憾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三个不同的角度上同时见到了物体能量增加而质量减少的事实。这就否定了质能方程,进而否定了相对论。此外,从天文观测发现的暗能量、暗物质以及卫星的异常加速现象等都是相对论所不能解释的。这至少说明相对论是有问题的,有人说:“所有反对相对论的人,都不懂相对论。”那就请懂相对论的人帮助爱因斯坦解释一下上述事实吧!
——刘文旺
人们都知道爱因斯坦同波尔之间进行了世纪大辩论。但是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场辩论的根源是什么。一般认为爱因斯坦反对的是量子力学的完备性的争论。实际上,我认为这场辩论的根源在于爱因斯坦是在维护自身的相对论的正确性。理由很简单,在量子力学的诠释中存在相互作用的超过光速的问题。这才是爱因斯坦不能接受量子力学的根本原因。
我们知道,爱因斯坦是量子力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量子力学的泰斗玻尔和有内插法解决黑体辐射问题的普朗克),但是,他不认同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特别是关于波函数的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诠释。但是,波函数的概念确实量子力学的核心。学过量子力学的人就会知道,在理论的区域最早出现的概念就是波函数。之后才有波动方程的出现。
棘手之处在于,薛定谔方程的确定性是波函数的确定性,但波函数不像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那样可以直接观测,它仅仅明确了哪些物理量是可以观测的,以及每个结果被观测到的可能性。量子理论并没有回答波函数到底是什么,以及是否可以把它当做真实存在的波动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观察到的随机性是大自然的内在性质还是表面现象这一问题也有待解决。日内瓦大学的哲学家克里斯蒂安·维特里希认为:人们说量子力学是非决定论的,但得出这个结论还为时过早。
海森堡一方面,把波函认为粒子并不位于任何地方。只有你观察粒子时,它才会存在于某处。波函数或许本来是弥散在任意的时空点中,只有在进行观测的那个瞬间,它才坍缩成一个峰值而体现出粒子在此处出现。也就是说当你进行观察的时候。这并不需要什么定律的支配坍缩,也没有什么方程可以描述坍缩;但是另一方面,讽刺的是,玻尔自己从来没有接受波函数坍缩的观点。
波函数的坍缩是哥本哈根诠释的核心,这个诠释最早是由玻尔命名的,尽管大多数物理学家接受这种说法,仅仅是因为心理上的因素——这个解释已经足够好了,而且是最早的一个。但是爱因斯坦反对这个哥本哈根诠释。他认为上帝是不会掷骰子的。爱因斯坦认为,波函数坍缩不可能是一种真实的过程。这要求某个瞬时的超距作用。而此在它的相对论中是不允许的。
2021年1月21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