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理批判(六百零五)——刘武青与刘文旺
(2021-07-20 08:17:39)分类: 当代物理批判 |
当代物理批判(六百零五)
刘文旺
从理论本身看,刘文旺建立了统一相对论(已全文发表),从我的统一相对论中可以推导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全部,从而从理论上否定了相对论;从实验方面看,刘武青先生的实验表明:给蓄电池充电,使其拥有的电磁能量增加;压缩(或拉伸)弹簧,使其拥有的机械能增加;加热物体,使其拥有的热能增加。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物体的能量增加,其拥有的质量应该相应增加。遗憾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三个不同的角度上同时见到了物体能量增加而质量减少的事实。这就否定了质能方程,进而否定了相对论。此外,从天文
——刘文旺
我们假设一个观察着在他的卧室的北墙迅速加速运动到卧室的南端,这时候他拥有十分接近光的运动速度。这时候,按照新的公式,他会得到此时他距离太阳的距离可能小于一米,这时候我不禁要问此时的这个观察着真的距离太阳这样很近吗?他敢聚到太阳的6000摄氏度的高问温了吗?他能看清太阳黑子的精细结构吗?
视觉使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一种重要的工具,据心理学统计,我们从环境中获得的信息主要是以视觉的形式获得的。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仍没有理由否定听觉的重要性。我们知道,由于生理的原因。我们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在20——20000赫兹之间,其中低于20赫兹的叫次声波,而高于20000赫兹的叫超声波。次声波主要存在于地震等的地质灾害的时候,这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老鼠等一些动物却能感知到未来事件的发生,而我们人类由于不能听觉到次声波而不能及时回避。完全一样地,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是超声波,因此,也是不能产生我们的听觉的。当然,我们虽然感知不到超声波的存在,但是超声波早就被我们用在具体的生活和实践过程中。
在我们的水下工作中,超声波往往被用来探测距离。
我们知道,全世界的海洋的深度就是通过超声波进行测量得到的。最初人们是采用绳子的方法探测水深。由于绳子的柔软性使我们在水深达到一定的数值时,这种方法不再适用。而且这种方法的速度非常慢。对于全球大洋深度的测量这显然是不能得到满足的。
后来采用了声波测量法,使我们探测的深度、探测的速度和探测的方位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此外,超声波也在医学中得到具体的应用。到医院进行各种彩超等应用的就是超声波成像。最为神奇的就是用超声波碎石。
我们体内有时会产生各种结石,做手术往往很不方便,于是,超过声波碎石就应运而生。
完全一样地,我们人类的眼睛能看到的光线的波长在4000——7000埃之间。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假如真的存在钟慢尺缩现象。则会产生很多奇妙的事件。现在,在地面上一个实验室中正在测量人的耳朵的听觉范围和眼睛的视觉范围。静止时,结果正是上边这一数值。但在一个背离我们运动的观测者看来,由于发生了钟慢现象,结果发现地面上的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向低频迁移了,能听到次声波了,眼睛也能看到红外或远红外光了,这时他很惊喜,这是因为能听到次声波,则再发生地震也不怕了,因为地震时会发出次声波,能听到次声波就可以提前预防地震灾害了。
2019年11月17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