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T》理论简介(四百七十一)
(2021-04-01 07:35:35)分类: 理论探索 |
《NEUT》理论简介(四百七十一)
刘文旺
凡是拥护相对论的都不懂相对论!
Those who support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do not understand it!
从理论本身看,刘文旺建立了统一相对论(已全文发表),从我的统一相对论中可以推导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全部,从而从理论上否定了相对论;从实验方面看,刘武青先生的实验表明:给蓄电池充电,使其拥有的电磁能量增加;压缩(或拉伸)弹簧,使其拥有的机械能增加;加热物体,使其拥有的热能增加。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物体的能量增加,其拥有的质量应该相应增加。遗憾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三个不同的角度上同时见到了物体能量增加而质量减少的事实。这就否定了质能方程,进而否定了相对论。此外,从天文观测发现的暗能量、暗物质以及卫星的异常加速现象等都是相对论所不能解释的。这至少说明相对论是有问题的,有人说:“所有反对相对论的人,都不懂相对论。”那就请懂相对论的人帮助爱因斯坦解释一下上述事实吧!
——刘文旺
相对论的错误是经不起理论和实验推敲的,我们对相对论的认识是存在较大的偏见的。在不断增加的新的实验事实面前,需要我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下面我们在简单分析一下相对论的速度叠加原理:
爱因斯坦得出相对论后,人们用相对论的速度叠加原理解释菲索实验时,就是把在真空中建立起来的相对论应用于介质中了。并“成功”地解释了菲索实验结果。我认为这里是有问题的。如光速在不同介质中拥有不同的数值C’=C/n。而在解释菲索实验时,使用的是真空中的光速与介质运动速度的叠加。用真空的光速描述介质中的光子的运动,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要用相对论解释菲索实验,光速也应该用介质中的光速C’=C/n。这样就得不出对菲索实验的解释,我们借用现有教科书中的示例加以分析。在李鉴增、赵峥主编,梁灿彬主审的《近代物理教程》中有一道例题:
设K系中有一束光在折射率为1.5的玻璃中沿负x方向传播,求沿x正方向相对K系以0.6c运动的K系测得的该光速的传播速度。
解:
因在K系中光速ux=-c/n=-c/1.5,u=0.6c
则
u‘x=(-c/1.5-0.6c)/[1+(c/1.5х0.6c)/c2]=-0.9c≠c
ux=(ux-v)/ (1- n²vux/c²)=(-c/1.5-0.6c)/[1+1.52(c/1.5х0.6c)/c2]=
这两者显然是不一样的。
尤其是,若用相对论速度叠加公式于介质中,则不会见到光速不变现象,我们推导如下:
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
ux=(u‘x+v)/ (1+vu‘x/c²)
在介质中,光子运动速度是c/n带入上式得:
ux=(c/n+v)/ (1+vc/n/c²)
=[(c+nv)/(nc+v)]c
这一结果即不等于真空中的光速c,也不等于介质中的光速c/n,只有当n=1时,上式才会变为真空中的光速c。这时才有光速不变现象。而这时的形式就已经完全是真空中的相对论,与介质没有任何关系了。
因此,把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速度叠加原理应用于介质中是不成立的。
爱因斯坦先生,您认为上述过程应该怎样解释?
2020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