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八十)

(2018-07-25 07:34:46)
分类: 理论探索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八十)

    刘文旺

 

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发现又接踵而来。

199712月,作为“大红移超新星搜索小组”的成员的哈佛大学天文学家罗伯特·基尔希纳根据遥远的超新星的亮度比预想的要小。这一异常现象表明宇宙膨胀速度没有在自身重力下变慢,反而在加速。同前面提到的暗物质一样,这种物质也不余光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也是观测不到的,故称之为暗能量。

说明: 暗能量

暗能量

暗物质、暗能量成为现代天体物理学界、物理学界中的两朵挥之不去的乌云——乌云又来了。哈勃红移、微波背景辐射、光线的引力弯曲、水星的进动等实验证明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这里的问题是暗物质维系了星系、星系团的运动、暗能量推动了宇宙的膨胀。因此,这两种物质的存在一定影响了哈勃红移、微波背景辐射、光线的引力弯曲、水星的进动等。为什么这些实验以极高的精度验证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哪?

在没有考虑这两种物质的存在的前提下,由广义相对论就推导出了正确的宇宙大爆炸理论。实在是荒唐!相对论禁锢了我们的思维,影响了我们对宇宙的认识。

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也是不正确的。100年来,他束缚了我们的思维,把我们引到了一个错误的认识道路上。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把相对论写进了书本里,无数的老师在教相对论、无数的学生在学相对论、无数的科学家在研究相对论、无数的科研机构在应用相对论、无数的实验物理学家在做试验验证相对论。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相对论折磨了多少代多少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并陪伴他们渡过风烛残年。

科学中的旅鼠效应(中)

二、旅鼠与霍金

这里我们用一个人来说明旅鼠效应。

史蒂芬·威廉·霍金, 194218日出生。他还是学生的时候就患上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现阶段他全身瘫痪,不能说话。只有两只眼睛和3根手指能动,和异常活跃的优秀大脑。坐在轮椅上靠语音合成器说话。1979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这是英国最崇高的教授职位。他是当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这是人们给予他的最高赞誉。

霍金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人们给它的评价是: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做出了阶段性的贡献……

1)、奇点定理

最初研究宇宙开始于奇点的是当时的伦敦伯碧克学院教授罗杰·彭罗斯(数学家),他在1960年代初开始发展奇点理论,20世纪70年代,霍金与彭罗斯合作研究的结果表明,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正确的,则宇宙大爆炸前应该有个奇点。不过,霍金因用广义相对论解释了宇宙源自一个“奇点”,但这并未说明宇宙如何开始。他认为广义相对论在“奇点”中失效,霍金想把量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用量子力学的量子化条件解决奇点处的物理量的发散问题。进而研究宇宙的诞生、演化全过程。在它看来,只要现有理论是正确的,“奇点”的存在就是客观的。

科学中的旅鼠效应(中)

2)、黑洞蒸发

科学家们一直认为,黑洞就是一个绝对的黑体,其拥有的引力场之强就连光也无法逃离出来——其逃逸速度大于光速。由于按照相对论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因此这样的天体只能吸收物质而不能释放出物质。

但是霍金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出发,认为真空中存在的量子起伏现象会产生光子、正反粒子等,这些粒子有的会被黑洞吸收,有的则会在黑洞的视界边缘逃逸出来,这就是说黑洞也能产生辐射。因此,黑洞的温度并不为零,能向外产生辐射——这就是黑洞的蒸发现象。于是在197431日,霍金提出黑洞能发出一种能量,最终导致黑洞蒸发,这一现象被称为为霍金辐射。

霍金提出了黑洞蒸发现象后,有科学家在天文实验中发现了这一现象。从而证明了这一理论:

据腾讯太空讯: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两支独立研究小组最新实验提供了支持“霍金辐射”的有力证据,认为黑洞蒸发末期,黑洞内部的能量和信息逐渐泄漏消失。40年前史蒂芬-霍金曾宣称,黑洞蒸发和缩小是由于它们喷射放射物。该理论被称为“霍金辐射”。

科学家一般认为当一个黑洞死亡,其内部任何事物都将毁灭消失。但是,根据霍金辐射理论,黑洞应当有能力创建和喷射亚原子微粒,直至它们完全耗尽能量。同时,他认为黑洞并非完全是黑色的,黑洞不可能永久存在。1974年,霍金依据量子理论解释了黑洞周围的强引力场如何影响附近粒子和反粒子对的形成。如果粒子仅形成于黑洞视界外部,正粒子可以逃脱黑洞的束缚,可观测到黑洞喷射热辐射流,而反粒子可以落入黑洞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黑洞将逐渐失去质量,最后消失。

2015年,以色列科技大学物理学教授杰夫-斯特恩豪尔(Jeff Steinhauer)在实验室重建了一个模拟黑洞,研究了粒子在黑洞边缘的具体表现,黑洞边缘相当于“黑洞视界”。在实验中他发现声波构成的能量事实上可以从黑洞“泄漏”出来,正如霍金所预测的那样。

近期,美国密歇根州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克里斯-阿达米(Chris Adami)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凯米尔-布拉德勒(Kamil Bradler)提出了一个新理论,能够较长时间地观察黑洞的生命周期。他们认为,黑洞视界中的信息和任何事物并非完全湮灭,在黑洞蒸发末期会缓慢地泄漏出来。他们将霍金放射论结合数学工具,采用高性能计算机建立了一个模拟模型,显示了信息进入和离开黑洞的时间。这些实验结果将极大增强我们对黑洞和宇宙的理解。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八十)

真是莫名奇妙!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近些年,面对新的观测事实,霍金放弃了多年研究的理论,认为黑洞是不存在的。

黑洞是不存在的,黑洞是相对论的推论。那么相对论还正确吗?

现在,霍金处于物理学界的金字塔的塔尖上。从这一点上看,他是成功的。但在我看来他是太不幸了、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太不幸了。

这是因为,就其身体而言,身患难治之病,生活不能自理;就其精神而言,据说霍金的智商的Q值在160以上。只是其处于近代物理诞生的时代,而近代物理的两大支柱——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还都是不完备的。而他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沿着这两个方向展开研究的。结果给我们带来了其一再修改又最后不得不放弃的理论,科学家们对其摇摆不定的科学态度也是不满意的,于是就有了善变的霍金之名。霍金的错误也误导了很多人,消耗了学术界精英们的精力和纳税人的金钱。

有人编了一本说,想探讨霍金知道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只有霍金自己知道。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八十)

3)、通过时光机回到过去

霍金认为带着人类飞入未来的时光机器,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所需条件包括太空中的虫洞或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之所以可以制造时光机器,原因在于存在所谓的“四度空间”——“虫洞”。他指出,宇宙万物均存在小孔或皱纹,这就是基本的物理法则,时间也有细微的裂缝、皱纹及空隙,比分子、原子还细小的空间则被命名为“量子泡沫”,“虫洞”就存在于其中。沿着空间与时间的裂缝就可以实现真正的宇宙旅行或回到过去。

在一些科普式的文章、书籍中甚至描述了一个孩子通过这样的时空隧道回到了过去,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这显然是一个反面的例证,却达到了科普的作用,人们信以为真!!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自己的母亲从哪来,没有自己的母亲,自己是怎样出生的?

太天真了,天真到了无知的程度。时间与空间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客观实在吗?时间空隙是什么?!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八十)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爱因斯坦关于时间与空间的观点深深地植根于霍金的思想中。时间有裂缝?沿时间与空间的裂缝可以实现超时空旅行?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