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6099242174刘文旺的博客
6099242174
刘文旺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4,611
  • 关注人气:2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四十四)

(2018-06-18 07:11:22)
分类: 理论探索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四十四)

    刘文旺

 

三、证明广义相对论的实验问题

1、光线的引力弯曲:

爱丁顿的结果是:去普林西比岛的数值是:1.61±0.30秒;去索布腊尔观测的数值是:1.98±0.12秒。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四十四)

我们分析如下:

A、这个实验是在日全食时进行的,这时光线也经过了月亮、地球,应该把月球、地球的作用计算在内,尤其是进入地球的大气层后会发生明显的折射、衍射现象。

B、爱丁顿之后,不同的科学家测量光线的引力弯曲结果相差很大。根本就不能用广义相对论来解释。

C、现代精确的天文观测表明:光线的弯曲与光线频率有关。这与广义相对论不相容。这充分体现了光线的弯曲是折射、衍射等物理过程造成的。

D、爱因斯坦在1916年的《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中,对发现的光线1.7的弯曲的解释是:“这个偏转一半是由于太阳的牛顿引力场造成的;另一半是太阳导致的空间几何形变(弯曲)造成的。”若在计算太阳系中行星的运动轨道时,既牛顿引力作用,又考虑空间弯曲,则包括我们地球在内,所有行星的运动轨道就不会在现在的位置。但这不是事实。

E、为什么按光子的质量m=hν/c2与太阳的引力相互作用得不出1.7的弯曲!

实际上,在索布腊尔一共拍摄了26张底片,其中19张由一架天体照相仪拍摄,质量较差;7张由另一架望远镜拍摄,质量较好。然而按照后7张底片计算出来的光线偏折数值,远远大于爱因斯坦预言的值。

2、水星近日点的进动:

水星每一百年近日点偏转角为5600.73±0.41秒,减去岁差的5029″,余额571.73″为水星的百年进动。根据牛顿理论计算,金星、地球、木星等其他行星综合作用产生的进动为528.62″,余额571.73″528.62″43.11″按相对论计算,太阳引起的每百年进动43.03秒。因此,对水星进动的解释,大部分是用牛顿理论完成,小部分是用相对论完成的。

证明广义相对论就应该彻底用广义相对论计算。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四十四)

A、我们做这样的计算:

太阳系有8大行星,除了水星外还有7颗行星,其中以木星的质量最大,是太阳质量的千分之一我们做一个放大的计算:我们假设除了水星外还有10颗行星,它们的质量都等于木星的质量,且都位于木星的轨道上——称之为假象木星,则这个假象木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从太阳的角度看,在100个地球年内,水星转约415圈。由于木星的公转周期是11.86年,约12年,这样,在100个地球年内,木星刚刚转过100/12圈,大约是8圈。这样,在100个地球年内,水星在木星的面前经过约415-8=407次,我们再放大一次,每经过一次改为一圈。

按水星的进动公式:

Δφ=N6πGM/H

其中,N为环绕圈数,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引力体质量、H为行星轨道半长轴。

对于水星环绕太阳运动产生的进动有:

43.03=N6πGM太阳/H水星                         1

对于水星环绕这个位于木星位置上的假想天体运动产生的进动有:

Δφ=N6πG0.01M太阳/H                         2

2)式除以(1)式得:

Δφ/43.03″=N6πG0.01M太阳/H/N6πGM太阳/H水星

Δφ=43.030.01 N H水星/NH

Δφ=43.03×0.01×0.387×407÷5.2÷415

Δφ=0.0314″

计算出的结果约0.0314″571.73″0.0314″571.6986″,而按照广义相对论计算出的太阳引起的进动,只有43.03″,与所需要的数值571.6986″差了528.6686″这就完全否定了广义相对论本身。

B、牛顿理论计算,其他行星综合摄动是528.62″广义相对论计算,太阳引起的进动是43.03秒,远小于528.62″。太阳的作用远小于其他行星的作用,这是不可能的。

C、岁差常数的任何微小变化,如万分之一的变化,都会影响这一验证结果,而此变化是完全可能的!

3、光子的引力红移

     1959年,庞德与瑞布卡在哈佛塔做了引力红移实验。光源放在塔顶能量是:hν+mgh,其中m=hν/c2,在塔底光子的能量是:hν,由能量守恒可知:hν+gHhν/c2=hν,实验证明了光子的引力红移。若再考虑空间的弯曲结果就是否定的。

4、引力场中质量的变化

由引力场与加速参考系的等价性可知:同钟慢尺缩的变化一样,在加速系中物体的质量会发生变化:m=m0/[1-(v/c)2]1/2,则静止在不同强度的引力场中的物体质量应变化。但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始终没有提及引力场中质量的变化。这是为什么?

我们也从没有见到,在地球的不同高度处静止的物体质量会发生变化。

四、引力场的几何化是不成立

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场被几何化了。行星不是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运动,而是在弯曲的空间中环绕太阳运动。

A、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行星在太阳造成的弯曲的空间中运动时,其离心力会作用于空间。由于离心力等于引力,行星的离心力会等值地作用于所在的空间,从而使之不再弯曲而成为标准的平直空间。行星的运动就会偏离现有的运动轨道。而此不是事实。

空间为什么能约束天体的运动,它也是由原子、分子等构成的物质吗?若是,为什么没有在这些天体的前方对宇宙中天体的运动产生阻力?若不是,它怎样克服离心力?

B、太阳的质量是怎样使周围空间弯曲的?太阳质量的引力场造成空间弯曲,它应该同时作用于处于同一空间的行星,若考虑这双重的作用,所有行星的现有轨道都将改变,而此不是事实!

C水星沿非闭合的轨道运动、行星沿椭圆运动、尤其是有些彗星沿抛物线轨道运动,太阳引起的空间弯曲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能容这些天体任意穿行?

为什么没有影响漫天雪花的自由飘落?!

五、引力子运动速度等于光速的悖论

     黑洞的引力场足够强,光无法逃逸出来。引力子速度等于光速,光子不能离开黑洞,引力子是怎样离开黑洞而在视界外产生引力场的?

   暗物质、暗能量还有,先驱者卫星的异常加速现象,这都是相对论所不能解释的。

 

 

三、值得警惕的旅鼠效应

(一)、走向神坛的爱因斯坦

1915年,爱因斯坦先后向普鲁士科学院递交了四篇论文,分别给出了水星的进动、光线的引力弯曲等计算公式,最后在19151125日给出了最后的引力场方程。至此,爱因斯坦达到了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候。当然,这里融合了格罗斯曼等众多人的智慧。爱因斯坦的“成就”是这些人的群体智慧的“成功”。

这时,对爱因斯坦熟悉的主要还是在学术圈中。可是1919年的529日全食的发生,给爱因斯坦带了巨大的转机。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派出了两个远征队,一个到巴西的索布腊尔,一个到西非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亲率一个观测队到西非普林西比岛进行观测。最后,在1919116日英国皇家学会和天文学会举行的联席会上,他们公布了观测结果:去普林西比岛的结果是1.61‘’±0,30‘’;去索布腊尔的结果是1.98‘’±0,12‘’,从而证明了太阳附近星星的光线,在太阳的重力作用下的弯曲,这样就证明了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确立了广义相对论在学术界的地位。

这可是个天大的事件。紧接着媒体开始介入进来。

说明: http://blog.risechina.org/UploadFiles/2010-1/172055961352.jpg

艾丁顿与爱因斯坦

伦敦的《泰晤士报》首先做了报道,之后,美国、欧洲等媒体都尽了详细的报道。尤其是大科学家约翰汤­姆森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关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信息传遍全球。爱因斯坦也因此成为了风云人物。应人们的邀请到世界各国讲解相对论。尽管真正懂得相对论的人很少,但人们的热情被各国媒体煽到了顶峰。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的阴云、创伤一时间烟消云散!

说明: 说明: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综述.files\image087.jpg

一般认为,量子力学,是由波尔为核心的哥本哈根学派的人群体智慧的结晶,而相对论则是由爱因斯坦一人完成的。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洛伦兹变换是由洛伦兹推导出来的,质能方程、广义相对论的引力方程,也是有人先于爱因斯坦推导出来的,广义相对论数学,融进了爱因斯坦的同学——马塞尔·格罗斯曼太多的心血。

在此之后,爱丁顿的实验向世界推销了相对论,加上媒体的宣传把爱因斯坦推上了神坛。斯坦也从此穿上了皇帝的新装。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评价,也远没有我们对爱因斯坦的评价高。

1921613日在英国皇家学会演讲时承认:“这个理论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并不是革命式的独创,而是对一条存在了几个世纪的路线的继续发展。……相对论也不过是麦克斯韦和法拉第的理论的延续和补充。”(《爱因斯坦自述》,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p24------“我感到在我的工作中没有任何一个概念会很牢靠地站得住的,我也不能肯定我所走的道路一般是正确的。”(同上p298)还说过,“我自己受到了人们过分的赞扬和尊敬------

我们不知道爱因斯坦为什么这样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据说爱因斯坦的智商很高,他自己应该对自己有一个超过我们的感觉的认识。事实是明摆着的,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不但适用于真空中也适用于介质中。他是建立起真空中相对论的第一人,他应该首先想到,应该存在介质中的相对论,这样才算完备。而且,真空中的光速具有不变性,自然界及我们实验室中的介质也在岁地球的自转而运动者。其中的光速,也是一个与地球的运动没有关系的数值,这同样违背经典意义下的速度叠加原理的。同样需要建立相应的洛伦兹变换加以解释,并进一步建立起介质中的相对论。

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

也许,爱因斯坦为自己的成就和社会一轮超过一轮的赞美声浪冲昏了头脑。没有考虑太多就一味前行去建立广义相对论、建立大统一理论了;可为什么又有这样的缺乏自信的言语?而且,在晚年把自己研究的手稿付之一炬?还神秘留下了让多年后的后人开封的信,也许爱因斯坦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像皇帝的新装里的皇帝一样,赤身裸体地走在大街上时,才发现自己真的没有穿衣服……

给爱因斯坦换去皇帝的新装吧!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