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四十三)

(2018-06-17 08:05:29)
分类: 理论探索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四十三)

    刘文旺

 

本实验是由北京相对论研究联谊会的科学家冯劲松和中科院院士范良藻进行的。这个实验选用了金、银、铜、铁、镍、铝、陶瓷几种材料进行的,饰演物质的种类的数量较少,但无一例外地出现了被实验对象的重量随气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其温度的降低而增加的现象。我们不难得出如下的结论:物质的重量随其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气温度的降低而增加的现象。我们知道,G=mgg值是不变的常数——9.8m/s2。因此,物质的重量随其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气温度的降低而增加的现象表明,物质的质量随其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随其温度的降低而增加的现象。这就同前面我们分析过的刘武青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这就产生了如下问题。从这些实验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狭义相对论的E=mC2是一个完全不能接受的结果。

我们知道,能量存在很多形式:热能、电能、机械能又分为动能、势能,核能、太阳能等。按照相对论的E=mC2当物体能量增加时,物体的质量应该增加,那么彼此间的引力就会增加。而我们上边介绍的刘武青、冯劲松的实验却存在相反的结果。蓄电池充电后,电能增加,压缩或拉伸弹簧,对弹簧做功,弹簧的能量增加,对物体加热,物体热能增加,按照E=mC2则物体的质量就会增加。但是,我们并没有在刘武青、冯劲松的实验中见到这一事实。而且,我们得到了完全相反的实验结果。即随物体拥有的能量——热能、机械能(势能)、电磁能的增加物体的质量减少了。这是爱因斯坦的E=mC2所不能解释的。

这样,我们就从实验的角度给出了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否定结果。我们知道,否定一个理论只需要一个反例。

爱因斯坦现象,您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关于刘武青、冯劲松的实验精神、科学探索精神我们后面还会进行阐述,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实验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其实,就连相对论的产生也是为了解释,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发现的光速与地球的运动无关建立起来的。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发现的光速与地球的运动无关需要解释,这里刘武青、冯劲松、范良藻实验结果与E=mC2的矛盾同样需要解释。

我们这里实验事实,否定了E=mC2进而否定了相对论。

当然,会有科学家对此表示不屑一顾的样子,但是实验本身是不能被否定的。因为,刘武青、冯劲松、范良藻实验就在这摆着,具有无限的可重复性。国内为的科学家重复了这些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些实验结果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屑一顾的人可以做一下这个实验。我在这里唯一可做的是最好好好解释这一实验,并重新审查相对论。

在物理学史上,有一个科学家叫泊松,他反对光的波动性,他嘲笑光的波动理论并提出了一个实验,假若光似一种波动,那么,一束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会在后面的阴影中留下光源的图像。有认真的做了他设想出来的这个实验,结果,真的在阴影中出现了光源 的图像。人们为了嘲笑泊松把这一阴影中的亮斑成为“泊松亮斑”。

为了科学的发展,洗完反对者进行这个实验,哪怕演绎一次“泊松亮斑”的历史。

一、广义相对论的数学问题

     把钟慢尺缩引入到含有质量的空间,就产生了时空弯曲:例如,一个旋转的圆盘,由于线速度的不同,不同半径处的时钟有不同的读数、同一物体的质量、尺度不同。周长变短:L=L0[1-(v/c)]1/2,而r不变造成L=2πr中π变小,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0这对应的是罗巴切夫斯基几何。也就是说,质量造成的弯曲空间属于罗巴切夫斯基空间,而不是黎曼空间,黎曼几何中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0。广义相对论用黎曼几何,描述弯曲的罗巴切夫斯基空间是没有数学依据的。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四十三)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四十三)

二、广义相对性原理与等效性原理不相容

     爱因斯坦通过引力质量等于惯性质量,得出在局部惯性系中,加速运动与引力场是等效的。即没有实验能区分这一局部惯性系是处于引力场中,还是处于加速运动状态,这是不成立的。

1、潮汐力与升降机

     在重力场中,自由下落的升降机里有两个用一个弹簧秤连接的物体。由于引力场有潮汐力而惯性运动没有潮汐力,由广义相对性原理可知,在一切参考系中物理规律拥有相同的形式。因此,潮汐力适用于这个局部惯性系,弹簧秤会在潮汐力的作用下处于拉伸状态。

这样,通过弹簧秤的读数就能判断升降机是处于引力场中,还是处于加速运动的惯性系中。而且,通过弹簧秤的读数的变化,可判定外在的重力场的强度大小;或升降机的运动方向——接近重力场读数增加远离减小。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四十三)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四十三)                                      

 

   引力场与加速运动的“等效”性不成立。

2、中子干涉实验否定了弱等效原理

     1974年科莱拉、奥弗豪瑟和维纳做了引力场中中子的干涉实验,重力场中上下两束中子的相位差为:

ΔΦ=2πmmgHLsinα/hp1

公式表明:中子在引力场中的干涉行为与其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都有关。这否定了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

3、力与时空弯曲

     由同种带电粒子如同种质子构成的粒子团,在同样的电场中也具有同样的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也与粒子的电量、质量无关。存在同样的“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的等效性。仿照爱因斯坦的做法,我们可以引入黎曼几何,建立描述电磁力的广义相对论。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四十三)

    这样,电磁相互作用也可被弯曲的时空所取代。

    但是,我们拥有的空间只有一个,时空的弯曲应该是四种相互作用共同决定。抛开强弱相互作用的存在不计(力程短在宏观距离上体现不出来,我们暂不考虑),电磁力是万有引力的1037倍,因此,就电磁力造成的空间弯曲就是质量引起的时空弯曲的1037倍。据此,我们计算的引力场中光线的弯曲、水星的进动、行星轨道、原子的光谱等会因此而有明显增加,而此不是事实。

4、辐射问题

     伴随升降机一同下落的电荷是否有辐射产生,是广义相对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判别标准至今没有解决。

     电荷是Ne的原子核以速度v运动。这时,由电磁理论:毕奥-萨法尔定律:

B=μ0qv/4πr2

可知,其拥有的磁场是:

B=μ0Nev/4πr2

是其独立电荷单独运动时拥有的感应磁场的叠加。

此时其电荷之间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是他们都拥有与运动速度对应的磁场。

   由于在一切参考系中物理规律拥有相同的形式,因此,毕奥-萨法尔定律在升降机中同样成立。 这样,升降机中的电荷当然有感应电磁场,且强度会随下落速度的速度的增加而增强。但不会有电磁辐射的发生,只有当其减速或撞上地面停止下来时才会有辐射的产生。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