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四十)

分类: 理论探索 |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四十)
万有引力、库仑力与温度的关系-------冯劲松、
冯劲松:用卡文迪许扭秤仪进行的动态真空实验首次证明引力波的存在:天体之间不仅存在着动态的万有引力
(2012-10-16 11:06:35)
用卡文迪许扭秤仪进行的动态真空实验
首次证明引力波的存在:天体之间不仅存在着动态的万有引力、而且还存在着动态的“万有斥力”
冯 劲 松
重庆新大集团高技术研究所
摘要:在密封性好的实验室内,将卡文迪许扭秤仪(引力常量实验仪)置于透明PC真空罐内,通过连续动态调制实验室内与真空罐相距一定距离的一个带盖的保温水桶或普通塑料水桶内的水的温度降低或升高(此实验方案,在于控制升温或降温均在局部空间内发生,以利于引力波作用现象的分析判断), 实时观察真空罐内的卡文迪许扭秤仪(引力常量实验仪)的大、小铅球之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现象。实验证明:1、按照实验方案,将实验室内的的一个带盖的保温水桶或普通塑料水桶内的水的温度设置为加冰砖降温,开始进行动态观察。观测无线温度监控的显示器,当真空罐外的室内的一个带盖的保温水桶或普通塑料水桶内的水的温度逐步降低时,真空罐外附近的实验室内的空气温度没有变化,真空罐内的温度更没有变化,但这时卡文迪许扭秤仪(引力常量实验仪)的大、小铅球已经开始相互吸引了。这就直接证明了万有引力的存在;2、按照实验方案,将实验室内的的一个带盖的保温水桶或普通塑料水桶内的水的温度设置为升温,开始进行动态观察。观测无线温度监控的显示器,当真空罐外的室内的一个带盖的保温水桶或普通塑料水桶内的水的温度逐步升高时,真空罐外附近的实验室内的空气温度没有变化,真空罐内的温度更没有变化,但这时卡文迪许扭秤仪(引力常量实验仪)的大、小铅球已经开始相互排斥了。这就直接证明了万有斥力的存在。3、在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中,无论是在降低保温水桶或普通塑料水桶内的水的温度时,我们立竿见影似的观察到了真空罐内的卡文迪许扭秤仪的大、小铅球就开始相互吸引;或是升高保温水桶或普通塑料水桶内的水的温度时,我们同样立竿见影似的观察到了卡文迪许扭秤仪的大、小铅球就开始相互排斥了。在实验观察过程中,真空罐内的温度始终没有变化,说明热量既没有进入真空罐内,也没有从真空罐内释放出。并且,真空罐内既没有磁场力,也没有电场力。因此,可以断定,在此真空罐内的卡文迪许扭秤仪的大、小铅球产生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现象,就是科学家们尚在寻找的“引力波”作用的结果。预测可能用高精度实验观测到的物理现象:当我们把此实验方案放大后进行更大规模和用更加精确的ThermaCAM P30红外热像仪进行观测时,在真空罐内的卡文迪许扭秤仪(引力常量实验仪)的大、小铅球的表面温度将会发生动态变化,当真空罐外的保温水桶或普通塑料水桶内的水的温度降低而导致真空罐内的大、小铅球释放热量,从而导致其表面的温度先升高、后又降低的动态变化;当真空罐外的保温水桶或普通塑料水桶内的水的温度升高而导致真空罐内的大、小铅球吸收热量,从而导致其表面的温度先降低、后又升高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万有引力 万有斥力 引力波 真空罐真空实验 温度动态变化
北相实验物理学家刘武青,男,1947年8月28日生,重庆开县人。毕业于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前身)中专部地质与勘探专业,重庆市中药材公司计算机室工作,中国发明协会、重庆市发明协会会员。刻苦钻研科学技术,已申报专利40余项,其中一项公开号为CN86103299A、向全世界公开的时间是1987年,名称为“建立电磁力减轻物体重量概念的教具”的发明专利,在此说明书中,刘武青已经明确提出“反引力效应”即验证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统一的具体方案并进行了常规磁体失重实验。
外电报道外国人是在1991年提出此事,在1996年偶然得到验证,当时外电对此1991年提出及1996年偶然得到验证事件称为“划时代”、“伟大意义”,此事及此专利公开说明书在《科技日报》、《中国专利报》、《重庆电视台》有详细对比报道。1999年12期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专业科学工作者对刘武青最早提出反引力效应、首先发现磁场失重状态的说法表示赞同。另外,刘武青首先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应改名,刘武青因发明成绩突出,事迹被载入《中国当代发明家辞典》、《无花果》等书籍,省、市、国家级别报刊多次报道,多次获省、市“为‘七五’建设出成果作贡献”、“先进个人”等奖励和称号,并获重庆市自学成材三等奖、四川省自学成材一等奖、全国自学成材奖。
扭秤测量真空保温容器内的水加热前后(二)
(2012-06-18 12:24:49)
刘武青
重庆桐君阁股份公司 重庆渝中区解放西路 1 号 5 楼邮编400012
个人网址http://www.cqfyl.com电子信箱:cqfyl@126.com
摘要:隔热、隔冷,是现有理论及成熟技术,液体加热后用扭秤测量,与加热前,扭秤反射的光斑位置不相同,显示物体之间引力增大。本次实验用真空保温容器(暖水瓶)内的水加热前后进行测量,扭秤反射的光斑位置不相同,显示物体之间引力增大。
关键词:隔热、真空保温、扭秤
1、实验目的
本实验目的是让真空保温容器内部有被隔热或被隔冷的液体,加热后用扭秤测量,与加热前,扭秤反射的光斑位置不相同,显示物体之间引力增大。
隔热液体冷却后(指加热后的液体冷却后),显示物体之间引力减小。
2、实验原理
隔热、隔冷,是现有理论及成熟技术。
扭秤可以测量物体之间的引力。
3、实验器材
测量仪器
扭秤,J2158,天津市科教仪器厂。
加热器
电加热器,220伏,1000W。
真空保温容器
五磅暖水瓶。塑料外壳,内装瓶胆,瓶胆是真空保温容器。
测量五磅暖水瓶内水温度仪器
数字温度计 TM-902C
4、实验方法
暖水瓶放在扭秤中原大铅球的位置,本次实验用一个暖水瓶。暖水瓶加入冷水,用扭秤测量光斑的位置,然后,将水加热,或者,将暖水瓶中的水换为热水。暖水瓶位置不改变。测量光斑的位置。也可以对水周期性的加热、冷却,测量光斑的位置。
5、实验数据
加热前:
暖水瓶中的水,26度摄氏。
加热后:
暖水瓶中的水,用电加热器加热到85度摄氏。或者,将暖水瓶中的水换为85度摄氏热水。
数字温度计显示五磅暖水瓶内水温度的变化,同时,观察扭秤反射光斑位置的变化,是同步的。
扭秤光斑反射的位置改变,显示暖水瓶与扭秤小铅球之间的引力增大。
开始加热时,引力有减小的现象。最终加热后是引力增大。
加热后的水冷却后,显示物体之间引力减小。
6、实验误差分析
真空保温容器内部有被隔热或被隔冷的液体(暖水瓶)加热前后实验。水加热后,由于真空保温容器的限制,水的体积是向上略为增大。与扭秤小铅球的水平距离不变。
还可以将暖水瓶与小铅球的距离在加大1毫米,加热后,扭秤光斑反射的位置改变,显示暖水瓶与扭秤小铅球之间的引力增大。
7、新的物理现象
通过实验,得到新的物理现象。
扭秤内大铅球改为用真空保温容器中的水加热后,扭秤光斑反射的位置显示引力增大。
加热后的水冷却后,显示物体之间引力减小。
物体原处不动,物体中能量、内能、势能周期性的变化,辐射引力波。
在实验过程中,物体的原子、分子、电子总的数量没有改变。
测量引力的仪器可以用重力仪。
测量引力波的仪器可以用重力仪。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