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后相对论时代(三十四)

分类: 理论探索 |
德布罗意是一个贵族子弟,平时学习并不努力,大学时毕业为了能顺利拿到文凭,托了不少关系。德布罗意的物理知识并不扎实,甚至一些基本概念都不是十分清楚,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思维,其中物质波的概念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当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概念后,有物理学家说,有波无方程呀。薛定谔听到后就回家想出了薛定谔方程。这一方程在量子力学中的地位,相当于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在经典物理中的地位,后来,狄拉克又想出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狄拉克方程。
但是,人们对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的诠释出现了混乱,就连量子理论的奠基人们也存在不满,爱因斯坦、薛定谔就是典型的反对者。薛定谔为了反对哥本哈根解释就想出了薛定谔猫的故事,来反驳哥本哈根学派对量子理论的诠释。
关于量子理论的解释问题,现在依旧存在很大的争议,继爱因斯坦与波尔的争论之后,又产生了霍金与彭罗斯之间的争论。在这场争论中,霍金基本上是代表量子理论,而彭罗斯基本上代表了相对论。
但这场争论在霍金死后并没有结束,这是由量子理论本身就存在不完备性决定的。
当然,相对论本身也存在问题,这也是其在辩论中没有彻底击败量子理论的跟本原因。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相对论的问题。
(上)、狭义相对论的终结
1、介质中的狭义相对论
基本事实:a、电磁理论等同地适用于真空与介质中,真空中具有光速不变性,介质中也应该具有光速不变性;b、有初中学历的人就知道,介质都拥有确定的折射率和不变的光速,而被我们忽略的事实是:这些介质也在随地球的自转、公转而运动着,因此,介质中的光速也具有不变性。
把狭义相对论应用在介质(水中)中解释了菲索实验,可见,狭义相对论的思想是适用于介质中的。我们把相对性原理明确用于介质中,结合介质中的光速不变现象,建立起了介质中的狭义相对论。
基本假设:
(1)、广义相对性原理:在含有介质的惯性系中,物理定律具有相同的形式。
(2)、广义光速不变原理:在含有介质的惯性系中光速具有不变性。
在此基础上,把真空中的光速C变为折射率为n的介质中的光速C/n,就可以推导出介质中的相对论(推到过程较长,本文没有列出)。
见下表:
介质中狭义相对论 |
狭义相对论 |
x=(x-vt)/(1-n²β²)1/2 |
x=(x-vt)/(1-β²)1/2 |
y、=y |
y、=y |
z、=z |
z、=z |
t=[t-n²vx/c²]/(1-n²β²)1/2 |
t=[t-vx/c²]/(1-β²)1/2 |
ux=(ux-v)/(1-n²vux/c²) |
ux=(ux-v)/(1-vux/c²) |
uy =uy(1-n²β²)1/2/(1+
n²vux/c²) |
uy =uy(1-β²)1/2/(1+vux/c²) |
uy =uy(1-n²β²)1/2/(1-n²vux/c²) |
uy =uy(1-β²)1/2/(1-vux/c²) |
L=L [1-(nv/c)²]1/2 |
L=L [1-(v/c)²]1/2 |
m=m,/[1-(nv/c)²]1/2 |
m=m,/[1-(v/c)²]1/2 |
t0=t(1-(nv/c)2)1/2 |
t0=t(1-(v/c)2)1/2 |
E=T+m0c2/n2、E0=m0c2/n2 |
E=T+m0c2、E0=m0c2 |
t‘2-t‘1=[(t2-t1)-v(x2-x1)(n2v/c2)]/(1-(nv/c)2)1/2, |
t‘2-t‘1=[(t2-t1)-v(x2-x1)(v/c2)]/(1-(v/c)2)1/2, |
介质中,折射率为n |
真空中,折射率为1 |
当进入到真空中,介质中的狭义相对论转化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全部。后者是前者在真空中的特例。 |
2、狭义相对论的终结:
(1)、上述公式中存在1/[1-(nv/c)²]1/2项,由数学上偶次根号下不能为负的要求可知,vc/n,当n=1时为真空中的光速不能被超越。但在切仑科夫辐射现象中,粒子的运动速度就超过了介质中的光速、量子纠缠中的相互作用也是超光速的。最近中国已经成功利用量子纠缠实现量子通讯。
(2)、由t‘2-t‘1=[(t2-t1)-v(x2-x1)(n2v/c2)]/(1-(nv/c)2)1/2和L=L,[1-(nv/c)²]1/2及Δt/=Δt(1-(nv/c)2)1/2可知,同样的运动速度,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及同时性的相对性由介质的折射率决定。
时空本性能由介质的折射率决定吗?
(3)、由m=m,/[1-(nv/c)²]1/2可知,同一个粒子以同样的速度运动,在真空与不同的介质中拥有不同的质量。质量的数值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这是不可能的。阿基米德原理证明了这一点。
当n很大时,c/n=0.01m/s,这种情况下会出现更加明显的相对论效应,而此不是事实!
从实验上看,2008年中国科学家季灏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做了验证质速关系的实验——“量热法验证质速关系”。用6Mev、8Mev、10Mev、12Mev、15Mev五个能量等级的电子轰击真空环境中的铅靶。按相对论理论计算,应该升高的温度分别是:2.520C、3.360C、4.200C、5.030C、6.290C,但是,实验结果显示几乎都是1.10C。接着,又在0,121T的匀强磁场中,让4Mev、6Mev、9Mev、12Mev、16Mev、20Mev六个能量等级的电子做回旋运动。按照相对论的质速关系,回旋半径应该是:11cm、17cm、25cm、33cm、44cm、55cm,而实验结果却是:17.8cm、17.9cm、18cm、18,1cm、18.2cm、18.3cm。
这否定了质速、质能关系。
(4)、由E=T+m0c2/n2可知,一对正反粒子在真空及不同的介质中发生湮灭反应时,会因为折射率n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与能量守恒是不相容的。
(5)、刘武青、冯劲松的实验表明,吸收热量的物体、充电的电容器、压缩或拉伸的弹簧能量增加质量减小,直接否定了质能方程。
(6)、在同一种介质中,不同频率的光子有不同的折射率,当我们用不同频率的光子进行观测时,会发现由于折射率的不同,而使得:L=L,[1-(nv/c)²]1/2、m=m,/[1-(nv/c)²]1/2、Δt/=Δt(1-(nv/c)2)1/2、E=T+m0c2/n2、E0=m0c2/n2、t‘2-t‘1=[(t2-t1)-v(x2-x1)(n2v/c2)]/(1-(nv/c)2)1/2等拥有不同的数值,这显然是错误的。
(7)、相对论不适合观测不变的数值。
用弹簧称拉住一个重19.6牛顿的物体,静止的实验者会认为其质量为2kg。而以速度v运动的实验者就会感到疑惑:一方面,此时该物体质量、地球的质量应按m=m0/(1-(v/c)2)1/2增加 ,又由于引力质量等于其惯性质量,则这时弹簧秤上的物体的重量应远大于19.6牛顿;但他又真实地见到弹簧称上的读数没有发生变化的。这怎么解释?
弹簧秤是靠电磁力工作的,而电荷具有运动不变性。而且,引力场与电荷的库伦力场是不同性质的力场,不会同步变化。
(8)、由运动的相对性可知,在光子看来我们运动速度是光速吗?我们的质量、能量、时间与空间应该发生怎样的变化?
还有,由质能关系E=mC2可知,光子拥有的质量为:m=hν2/c2。但是,把这一公式代入m=m,/[1-(v/c)²]1/2中,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发散数值,再把光子波长公式λ=c/ν带入L=L,[1-(v/c)²]1/2得到同样的结果。这样,解释光速不变的公式,却不适用于光子本身?!
光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不该为了工具而改变对世界的认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