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二十)

(2018-05-23 06:30:23)
分类: 理论探索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二十)

    刘文旺

    我们知道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之初是为了解释M-M试验中出现的光速不变现象,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介质都拥有不变的折射率,因此,介质的折射率也与地球的运动无关,既介质中的光速也具有不变形。像真空中光速不变违背伽利略速度叠加原理一样,介质中的光速不变同样违背伽利略的速度叠加原理。同样需要解释。完全一样地,介质中的声速也具有不变性。像真空中光速不变违背伽利略速度叠加原理一样,介质中的声速不变同样违背伽利略的速度叠加原理。同样需要解释。

所以,我们前面几年里了介质中的狭义相对论,及声速相对论,相信从这里大家能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相对论。在彻底否定相对论之前,。我们还是回忆一下爱因斯坦的本人及其理论,从而便于比较。

爱因斯坦(科学家)一般是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科学家)

http://pic.baike.soso.com/ugc/baikepic2/22186/20180228164943-1069511373_jpeg_688_1000_243265.jpg/300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314—1955418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王国乌尔姆市,毕业于苏黎世大学,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55418日去世,享年76岁。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199912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展开内容

1894(15),爱因斯坦一家移居意大利。

1895(16),自学完微积分(calculus)。 同年,爱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学院(德文首字母缩写词ETH)的入学考试失败。爱因斯坦开始思考当一个人以光速运动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对经典理论的内在矛盾产生困惑。

1896(17),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1029日,爱因斯坦迁居苏黎世并在瑞士理工学院就读。

1899(20)1019日,爱因斯坦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21)8月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入瑞士籍。

1901(22)321日,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2(23)616日,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

1903(24),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他们结婚前就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

1904(25)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三级技术员。

1905(26)3月,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1906(27)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07(28),升职为专利局一级技术员。

1908(29)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30)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0(31)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1(32),从瑞士迁居到布拉格。

1912(33)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1913(34)重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14(35)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

8月 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9月 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 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5(36)11月,提出<</span>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1916(37)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假说。

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1917(38),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并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像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1919(40),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离婚,同年,与表姐艾尔莎结婚。

1921(42),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1月访问布拉格和维也纳。同年127日在普鲁士科学院作《几何学和经验》的报告。

2月去阿姆斯特丹参加国际工联会议。

45—530日,为了给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的创建筹集资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访问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巴纳德勋章。在白宫受哈丁总统接见。在访问芝加哥、波士顿和普林斯顿期间,就相对论进行了4次讲学。

6月访问英国,拜谒了牛顿墓地。

1922(43)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3—4月访问法国,努力促使法德关系正常化。发表批判马赫哲学的谈话。

4月参加国际联盟知识界合作委员会。

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

108日,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在马赛乘轮船赴日本。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119日,在去日本上海的途中,爱因斯坦通过电报知道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17—1229日,访问日本。

1923(44)22日,从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访问,逗留12天。

28日,成为特拉维夫市的第一个名誉公民。

从巴勒斯坦返回德国途中,访问了西班牙。

3月,爱因斯坦对国联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国联提出辞职。6—7月,帮助创建新俄朋友协会,并成为其执行委员会委员。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并讲演相对论,作为对得到诺贝尔奖金的感谢。

发现了康普顿效应,解决了光子概念中长期存在的矛盾。

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1924(45)加入柏林的犹太组织,并成为缴纳会费的会员。

6月,重新考虑加入国联。

12月,取得最后一个重大发现,从统计涨落的分析中得出一个波和物质缔合的独立的论证。此时,还发现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

1925(46)受聘为德苏合作团体东方文化技术协会理事。

5—6月,去南美洲访问。 与甘地和其他人一道,在拒绝服兵役的声明上签字。接受科普列奖章。为希伯莱大学的董事会工作。发表《非欧几里德几何和物理学》。

 1926(47)春,同海森堡讨论关于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接受皇家天文学家的金质奖章。接受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1927(48)2月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签名。参加国际反帝大同盟,被选为名誉主席。

10月参加第五届布鲁塞尔索尔维物理讨论会,开始同哥本哈根学派就量子力学的解释问题进行激烈论战。发表《牛顿力学及其对理论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1928(49)1月被选为德国人权同盟”(前身为德国新祖国同盟”)理事。春,由于身体过度劳累,健康欠佳,到瑞士达伏斯疗养,并为疗养青年讲学。发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其最近的变化》。

4月海伦·杜卡斯开始到爱因斯坦家担任终生的私人秘书。

1929(50)2月发表《统一场论》。

3月,50岁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庆祝会。第一次访问比利时皇室,与伊丽莎白女皇结下友谊,直到去世之前一直与比利时女皇通信。

628日获普朗克奖章。

9月以后同法国数学家阿达马进行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争论,坚持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

1930(51)不满国际联盟在改善国际关系上的无所作为,提出辞职。5月,在国际妇女和平与自由同盟的世界裁军声明上签字。

7月同泰戈尔争论真理的客观性问题。

1211—193134日,爱因斯坦第一次到美国访问,主要在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讲学。

1213日,沃克市长向爱因斯坦赠送纽约市的金钥匙。

1219—20日,访问古巴。发表《我的世界观》、《宗教和科学》等文章。

1931(52)3月从美国回柏林。

5月访问英国,在牛津讲学。

11月号召各国对日本经济封锁,以制止其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12月再度去加利福尼亚讲学。

为参加1932年国际裁军会议,特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讲。

发表《麦克斯韦对物理实在观念发展的影响》。

1932(53)2月,对于德国和平主义者奥西茨基被定为叛国罪,在帕莎第纳提出抗议。

3月从美国回柏林。

5月去剑桥和牛津讲学,后赶到日内瓦列席裁军会议,感到极端失望。

6月同墨菲作关于因果性问题的谈话。

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讨论战争的心理问题。

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19321210日,和妻子离开德国去美国。原来打算访问美国,然而,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领土。

310日,在帕莎第纳发表不回德国的声明,次日启程回欧洲。

328日从美国到达比利时,避居海边农村。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Альберт Ейнштейн),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山鼻祖、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原德国人)。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1933年爱因斯坦在英国期间,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LL.D)。因受到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与塞尔维亚数学家米列娃·马里奇在结婚前曾有一个女儿丽瑟尔·爱因斯坦(Lieserl Einstein)(1902—1903年)。关于丽瑟尔的命运有诸多猜测。爱因斯坦最后一次提到她是在19039月一封给米列娃的信里。爱因斯坦和米列娃结婚后生了两个儿子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与爱德华·爱因斯坦(Eduard Einstein)。爱因斯坦的二儿子爱德华?爱因斯坦受米列娃家庭遗传的影响患精神分裂,一生未娶。

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爱尔莎·爱因斯坦是他的亲戚,他们的曾祖父都是鲁伯特·爱因斯坦(Ruppert Einstein)。这个婚姻从1919年到1936年维持到爱尔莎逝世。大儿子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水利工程教授,他有三个孩子,大儿子伯尔尼哈德·凯撒·爱因斯坦(Bernhard Caesar Einstein)是一名物理学家,二儿子克劳斯·马丁(Klaus Martin1932–1938),以及养女伊芙琳(Evelyn)。伯尔尼哈德有五个孩子,其中最大的孩子托马斯·马丁·爱因斯坦 (Thomas Martin Einstein) 是一名整形外科麻醉师。伯尔尼哈德的二儿子保罗·迈克尔·爱因斯坦是一位小提琴家。

爱因斯坦孙子伯尔尼哈德·凯撒·爱因斯坦的书信记录爷爷爱因斯坦最珍爱的物品是小提琴和烟斗。

1879314日上午11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Ulm, Kingdom of Württemberg, German Empire)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父名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玻琳。

1881(2)1118日,爱因斯坦的妹妹玛娅在慕尼黑出生。

1884(5),爱因斯坦开始对袖珍罗盘着迷。

1885(6),爱因斯坦开始学习小提琴。

1886(7),爱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学校(Council School)读书;在家里学习犹太教的教规。

1888(9),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10),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1(12),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学(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爱因斯坦开始怀疑欧几里德的假定。

1892(13),开始读康德(Immanuel Kant)的著作。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