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世界(二十 二)

分类: 理论探索 |
物理世界(二十 二)
刘文旺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三)
在牛顿看来光是由粒子或微粒组成的,并会因加速通过光密介质而折射,但他也不得不将它们与波联系起来,以解释光的衍射现象,尤其不能解释为什么光穿过介质但不受到阻力而减速。而其后世的物理学家们多偏爱以纯粹的光波来解释衍射现象。到了近代牛顿的思想——粒子说才得以不同程度的俘获。人们建立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当然,这里的光的粒子 与牛顿以以下的粒子性是不完全一样的。
笛卡尔
以太的概念是由笛卡尔提出的,后被广泛应用在屋里学的各个方面。
在1675年的著作《解释光属性的解说》中,牛顿假定了笛卡尔以太的存在,认为粒子间力的传递是透过以太进行的。不过牛顿在与神智学家亨利·莫尔接触后重新燃起了对炼金术的兴趣,并改用源于汉密斯神智学中粒子相吸互斥思想的神秘力量来解释,替换了先前假设以太存在的看法。拥有许多牛顿炼金术著作的经济学大师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说:“牛顿不是理性时代的第一人,他是最后的一位炼金术士。”但牛顿对炼金术的兴趣却与他对科学的贡献息息相关,而且在那个时代炼金术与科学也还没有明确的区别。如果他没有依靠神秘学思想来解释穿过真空的超距作用,他可能也不会发展出他的引力理论。当然,具体的问题只有牛顿本人知道,这里不存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恐怕两者都有理。
1704年,牛顿在其讲课的讲义的基础上出版了《光学》,文中仍详述了他的光粒子观点。他认为光是由非常微小的微粒组成的,而普通物质是由较粗微粒组成,并推测如果通过某种炼金术的转化“难道物质和光不能互相转变吗?物质不可能由进入其结构中的光粒子得到主要的动力吗?
此外,牛顿还使用玻璃球制造了原始形式的摩擦静电发电机。
牛顿力学
牛顿在1679年又回到力学的研究中:引力及其对行星轨道的作用、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与胡克和弗拉姆斯蒂德在力学上的讨论。他将自己的成果归结在《物体在轨道中之运动》(1684年)一书中,该书中包含有处于萌芽状态的、后来在《原理》中形成的运动三定律。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埃德蒙·哈雷的鼓励和捐助下出版于1687年7月5日。该书中牛顿阐述了其后两百年间都被视作真理的三大运动定律。牛顿使用拉丁单词“gravitas”(沉重)来为现今的引力(gravity)命名,并定义了万有引力定律。从此吧天上与地面上的相互作用统一了起来。
埃德蒙·哈雷
此外,在这本书中,他还提出了首个分析测定空气中音速的方法。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第一次
在写作方式上, 牛顿遵循 古希腊的公理化模式,从定义、定律(即公理)出发,导出 命题;对具体的问题(如月球的运动),他把从理论导出的结果和观察结果相比较。
全书共分五部分,首先“定义”,这一部分给出了
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第二部分是“公理或运动的定律”,包括著名的运动三定律。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三卷。前两卷的标题一样,都是“论物体的运动”。第一卷研究在无阻力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许多命题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体的
运动状态(轨道、速度、 运动时间等),以及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受的力。第二卷研究在
阻力给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压卷之作的第三卷的标题是“论宇宙的系统”。由第一卷的结果及天文观测
牛顿导出了
当时
1729年由 莫特将其译成英文付印,就是现在所见流行的英文本。各版均由 牛顿本人作了增订,并加序言。後世有多种文字的译本,中译本出版于1931年。该书的宗旨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探究自然力,再用这些力说明各种自然现象。
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开头和第一篇介绍了力学的基本运动三定律与基本的力学量;其中质量的概念是由牛顿首先提出及定义的,但牛顿当时称其为“物质的量”,这一名称后来被另一个
物理量使用。第二篇中,讨论了物体在阻尼介质中的运动,提出阻力大小与物体速度的一次及二次方成正比的公式。还研究了气体的弹性和可压缩性,以及空气中的声速等问题,这为牛顿提供了一个展示他数学技巧的舞台。第三篇题目为宇宙体系,讨论了太阳系的行星、行星的卫星和彗星的运行,以及海洋潮汐的产生,涉及到
牛顿并没有声称自己要构造一个体系。牛顿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第一版的序言一开始就指出,他要「致力于发展与哲学相关的数学」,这本书是
然而牛顿实际上是构造了一个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宏伟的体系,他所说的力,主要是重力,我们今天称之为引力,或
万有引力,以及由重力所衍生出来的摩擦力、阻力和海洋的
在结构上,《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是一种标准的公理化体系,它从最基本的定义和公理出发,「在第一编和第二编中推导出若干普适命题」,其中第一编题为“物体的运动”为全书的讨论做了数学工具上的准备,把各种运动形式加以分类,详细考察每一种运动形式与力的关系;
第二编讨论“物体(在阻滞介质中)的运动”,近一步考察了各种形式阻力对运动的影响,讨论地面上各种实际存在的力与运动的情况。在第三编中“示范了把它们应用于宇宙体系,用前两编中
在写作手法上,牛顿是个神情十分专注的人,他在搭建自己的体系时,虽然仿照欧几里德的《
另一方面, 牛顿也丝毫没有沉醉于纯粹的哲学思辩,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所有的命题都来自于 现实世界,或是 数学的,或是 天文学的,或是 物理学的,即牛顿所理解的 自然哲学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全部的论述都以命题形式给出,每一个命题都给出证明或求解,所有的求证求解都是完全 数学化的,必要时附加推论,而每一个推论又都有证明或求解。只是在牛顿认为某个问题在哲学上有特殊意义时,他才加上一个附注,对问题加以解释或进一步推广。
全书贯穿了牛顿和莱布尼兹分别独立发明的数学方法—— 微积分,不过牛顿称其为“ 流数”,这是牛顿的成就之一。它在科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它标志着 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