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与科学(十二)

分类: 理论探索 |
求是与科学(十二)
刘文旺
崛起的中国需要科学(四)
2、爱因斯坦误导了科学界
相对论脉络:
M-M实验揭示了光速不变现象→对光速不变的解释促成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狭义相对论的诞生产生了钟慢尺缩现象→钟慢尺缩时空观使存在质量时,空间是弯曲的→爱因斯坦借用黎曼几何建立了广义相对论;然而,对于传播光的介质,有两种基本状态:当其处于热力学平衡态时,不存在与运动方向有关的光速变化——迈克耳逊—莫雷实验
;当其处于非热力学平衡态时,存在与运动方向有关的光速变化:沿介质运动方向光速增加;反方向光速减小——菲索实验
→光速不变的成立是有条件的,不存在绝对的光速不变现象→光速不变原理不成立→在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狭义相对论是错误的→因此也就不存在钟慢尺缩现象→不存在有引力场存在时,空间的弯曲现象→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是错误的(尤其不能接受的是,爱因斯坦是用黎曼几何,描述罗巴切夫斯基空间从而建立起了广义相对论)。
对错误的光速不变的解读导致了狭义相对论的诞生,在钟慢尺缩时空观的框架下,建立引力场理论时又诞生了时空弯曲的广义相对论。而此又诞生了时空弯曲、虫洞等概念。并且产生了认为通过虫洞可以回到自己的从前等荒谬的概念。
在“广义相对论的终结”一文中,我们借鉴了教科书中关于时空弯曲的产生的思想。
一个圆盘当其旋转起来后,由于存在运动尺缩现象,因此周长变短。但是,周长L=2πr,其中,半径垂直于线速度方向因此不变,L的变短只能是π值变小。我们都知道π是描述空间几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在欧几里德几何中,三角形内角和等于π等于180度,若π值变小,则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度。这样的空间已经不再是欧几里德的平面空间了,而是弯曲的罗巴切夫斯基空间。但是,爱因斯坦没有用罗巴切夫斯基几何来描述这一空间,却用黎曼几何来描述质量存在时的引力空间。
这本来就是一个错误,但是更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后来的研究者,竟在黎曼几何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着广义相对论。建立了宇宙演化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等。
这是什么道理?
这是什么思维?
这能成功吗?
尤其让人不能理解的是,广义相对论被实验证实了:光线的引力弯曲、水星的进动,光线的红移,钟慢现象等等。
霍金是一个绝顶聪明的科学家,人们都说他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他是最不幸的科学家。
说起他的不幸原因大体有两个方面:1、从年轻时就患病导致终生残疾;2、它诞生的年代正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诞生的年代。他学习的知识正是这两个理论。且不说量子力学是否完备,就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错误,尤其是在广义相对论的指引下就会使其步入深渊。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相对论是错误的,霍金要把这两个理论统一起来,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来解释宇宙天体演化的正确理论,
这怎么可能?
就其身体而言,身患难治之病,生活不能自理;就其精神而言,据说霍金的智商的Q值在160以上。只是其处于近代物理诞生的时代,沿着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这两个方向展开研究。结果给我们带来了其一再修改又最后不得不放弃的黑洞理论,有识的科学家们,对其摇摆不定的科学态度也是不满意的,于是就有了善变的霍金之名。
爱因斯坦的理论、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误导了霍金。而且这具有普遍性,现在人们普遍认为这两个理论是现代物理的基石,因此,人们对霍金产生无限崇拜。他现在被称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因此,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们。很多国家请他去演讲,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接见了他、教皇接见了他。因此,霍金的错误也继续误导了很多人,消耗了学术界精英们的精力和纳税人的金钱。
美丽的哥本哈根
有人编了一本说,想探讨霍金知道什么。对霍金的大脑充满了好奇,其实,从其出版的书的内容及其对自己已有理论的一再否定,我们就可以得出,霍金老矣。
霍金此生一事无成。详细内容见“科学中的旅鼠效应”
下面我们简单地解释一下。
霍金在学术上的成功给他带来了名利双收。至今很多国家邀请过霍金去演讲,也不止一次来过中国。他的《时间简史》畅销全世界。成为众多科学家和百姓的偶像。
但是聪明的人不止他一个,拥有质疑精神的西方人并不完全是崇拜。他的理论越来越被包括其本人在内的科学家、民众所质疑。例如,霍金认为通过时光机器可回到过去:他指出,宇宙万物均存在小孔或皱纹,这就是基本的物理法则,时间也有细微的裂缝、皱纹及空隙,比分子、原子还细小的空间则被命名为“量子泡沫”,“虫洞”就存在于其中。沿着空间与时间的裂缝就可以实现真正的宇宙旅行或回到过去。
他的这些观点导致了明显错误的结论。在一些科普式的文章、书籍中甚至描述了一个孩子可以通过这样的时空隧道回到过去,在外祖母生出其母亲之前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这显然是一个反面的例证,却达到了科普的作用,人们信以为真!!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自己的母亲从哪来,没有自己的母亲,自己是怎样出生的?
这是什么思维?
时间与空间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客观实在吗?时间空隙是什么?!霍金在此体现了对时间与空间的认识还停留在上世纪初的水平。
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本性,可见我前面给出的时间之箭等。我们常常说一个搞科学的人不与外界接触,在家里自己异想天开地研究是闭门造车。我认为,霍金是闭门造车的典范!
中国有句古话,远来的和尚会念经,霍金的名望在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这也不奇怪,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我国的影响力比在他故乡的影响立还大。
这值得深思!
说他的什么理论被证明并被人接受了,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特别是关于黑洞的研究:2004年7月14日,他发表一篇论文,认为黑洞在形成的过程中,会保留其所吞噬物体的信息并释放出少量的物质。2004年7月21日,在爱尔兰的都柏林举行“第17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大会”上,霍金面对来自50个国家的大约800名物理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及其理论的追随者。发表了演讲,表示自己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天体演化过程中信息是守恒的。他说黑洞里没有他原来设想过的子宇宙分支,物质信息仍然保存在这个宇宙里,因此,利用黑洞去别的宇宙空间旅行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使多少科幻的作者大跌眼镜,多少科幻书籍读者陷入迷茫。
霍金本人对黑洞的认识也是前后矛盾,顾此失彼一头雾水。
上帝呀,别开玩笑
这个消息又一次震惊了世界,在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界引发了剧烈的反响,一些科学家感慨霍金的善变。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误导了霍金,霍金继续误导着后来者。
霍金的这一新理论或说新观点在物理学权威中激起了怀疑和困惑。霍金在发表演讲时,两位该领域的领军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翁鲁和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沃尔德在不住地耸肩、摇头表示怀疑。
霍金的年轻时代,正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倍受科学家们的宠爱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不足,天文观测、实验数据都还比较粗略。这给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存在提供了可能。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观测手段层出不穷。因此,新的天文观测不断给相对论带来冲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天文观测、实验室中的实验数据越来越显示出量子理论与相对论的不足。例如,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表明,存在鬼魂般的超距作用的存在。这就否定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而广义相对论又是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建立的。狭义相对论的错误,使广义相对论失去了存在的前提。
但是,在这些事实面前,人们还是一位地沿着爱因斯坦、霍金的研究方向进行科学研究。企图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起来,建立大统一理论(GUT),或建立一个把万有引力也包括在内的全统一理论(EUT)。建立一个统一理论的方向是正确的,也是必然的。但是一定要抛开相对论。这就如同编织地毯,假若一开始就错了,就不能编织出预想的美丽图案。
玩过残棋的人都知道,只要第一步走错了,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观测手段不断得到发展,天文观测的新结果也不断充实着我们的大脑。也冲击着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
天文观测发现,为了维系星系的自转运动、为了维护星系团的运动,其发光的天体拥有的质量是不足的。存在发光质量小于引力质量的问题。这使人们创造了暗物质概念;人们通过超新星的观测发现,宇宙还在加速膨胀,人们又提出了暗能量的概念。这些都是爱因斯坦、霍金的理论所不能解释的。可笑的是,这时又有人开始从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出发,研究原因。认为爱因斯坦的宇宙项已经给出了解释。宇宙项描述了暗能量的斥力的存在。
这种思维的依据是什么?从本质上看,爱因斯坦的宇宙项的提出,并没有给出这种斥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更没有给出这种斥力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这引起了概念上的混乱。
在实验方面,为了寻找引力波,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一些科学家终生从事这样的工作,这对其本人是一种何等的不幸呀!他的生命价值在哪里?
例如引力波的观测。
无语!!!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