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自行车骑起来不倒

(2017-03-01 09:35:19)
分类: 理论探索

为什么自行车骑起来不倒

     刘文旺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

     在“科学画报”杂志上见到了“难倒物理学家的九个问题”。这是一篇很有启发性的文章,激起人的探究意识,现尝试着给出解释。

一、离心力力矩及其作用

     我们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点确定一个平面。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只有两个着地点,所以静止时会翻倒,但为什么骑起来后车就不会翻倒那?

在经典的教科书上,我们能看到,在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转弯处,外侧的路基要稍微高一些,这倾斜的路基可以为经过这里的火车、汽车等提供向心力,用来平衡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不然可能造成交通工具的倾覆。

为什么自行车骑起来不倒

传统的观点认为这是一个力的合成问题,如上图所示,但这不是很具体。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个力矩平衡问题。如下图所示:F是离心力,在圆周运动中大小是:F=mv2/r、其中,v使物体运动速度,r是圆周的半径,m则是物体的质量。离心力的方向总是沿背离圆心的方向,G是物体受到的重力G=mg;红线段沿离心力方向,是重力的力臂、绿线沿竖直方向是离心力的力臂。Fb是离心力的力矩,Ga是重力的力矩。如下图所示:

为什么自行车骑起来不倒                为什么自行车骑起来不倒

Fb=Ga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离心力沿水平方向,当Fb=Ga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我们骑自行车不会倾倒,就是这两种力矩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为什么自行车骑起来后不会倒

我们分析如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行走的自行车并不是不倒,而是时刻处于倾倒和恢复的过程中,是处于离心力力矩与重力力矩的动态平衡的结果。另外,此过程还有摩擦力的参与。

在我们正常“直线”行驶时,离心力力矩与重力力矩不会处于绝对的平衡状态。每当自行车倒向某一方向时,重力的作用使我们倾倒。这时我们会把车把转向这一方向,车会做曲线运动,离心力力矩沿反方向起作用,阻止车的倾倒。这一过程产生的离心力力矩一方面克服重力力矩阻止倾倒,另一方面,反向运动减小了重力力矩的力矩,使得我们的重心恢复到竖直方向。但是,这时重力的力矩在逐渐减小,我们转动车把的角度产生的离心力力矩就会明显大于重力力矩,而使自行车反向倾倒。这时我们又会逐渐转动车把,减小离心力。这一过程不会很标准,离心力的力矩若小于重力力矩还会原方向倾倒;离心力的力矩若大于重力力矩会反方向倾倒,因此,我们会来回转动车把,使车做曲线运动,获得离心力力矩与重力力矩平衡。在这一过程中,大脑在不断地计算着转动车把方向和的角度。

当我们向左转弯时,离心力指向右侧,而我们的身体会向左倾,使我们的重力的力矩与离心力力矩平衡,实现转弯;当我们向右转弯时,离心力指向左侧,而我们的身体会向右倾,使我们的重力的力矩与离心力力矩再次平衡,实现转弯。如果不倾斜身体就会摔倒。

说明: [转载]光不受引力场影响,对“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不同看法!(全球独家)

这一观点充分体现在我们刚刚开始学习骑车的过程中。

骑自行车不是不学就会的。

在我们刚刚开始学习骑车时,都经历了不断摔倒、爬起来再练习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在我们的大脑中不断尝试并记忆下,如何转动车把的方向和角度使其与身体的倾斜角度一一对应。当我们积累了足够的,在不同的车速、不同的转弯角度的情况下,应该把车身与我们的身体倾斜多大的角度,从而实现重力力矩与离心力力距的动态平衡时,就学会了骑车。

在练习的过程中,首先学会的是沿“直线”运动,我们摔倒基本上是没有反向转动车把造成的,一旁的人会告诉您,快转车把!在转动车把后,车子就不再翻到了;当向左转弯时,强大的离心力会使车向右倾倒,这时旁边的人会说,向左歪一下身体;当向右转弯时,强大的离心力会使车向左倾倒,这时旁边的人会说,向右歪一下身体。这样,我们就逐渐学会了骑自行车。

这一过程还没有结束,当我们学会骑车后,走在大街上遇到突发的事件而急转弯时还会发生摔倒现象。这是因为,地面给我们提供的摩擦力是有限的,当我们的离心力很大时,摩擦力小于离心力车子就会使车侧向滑出而翻到。

在运动场上,运动员要掌握弯道技术,就是在转弯时我们身体应该倾斜多大的角度。这一技术是通过练习得到的与骑车过程是一样的。由于这一过程是由人的小脑参与的,小脑的功能因人而异。因此,有的运动员天生就具有较好的弯道技术。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滑冰运动中。

简单的事实是:1、不论一个人有多好的骑车技术,把车把固定了,他也不能把车骑起来;2、有人骑车不扶车把,但需要不断摇晃身体,实现重力力矩与离心力力矩的动态平衡。

不管怎样骑车,从地面上看,自行车走的路线都是弯曲的,这是重力力矩与离心力力矩处于动态平衡过程的体现。

     尤其是随着车速的增加,转弯的曲率越大,转弯时车身的倾斜角会明显增加。这充分体现在摩托车比赛中,车手的膝盖都与地面接触了。

说明: http://www.moto2s.com/motofile/news6/2013111312285472094.jpg

     这还体现在骑三轮车与骑自行车的不同上。

     三轮车有三个着地点,因此,静止时不会倾倒。当我们骑起来后会发现,与骑两轮的自行车有明显的不同。向哪个方向转弯就简单地转移下车把就可以了。无需倾斜身体。

     我们在骑单轮车时,就更困难了。

当我们的重心在车的前边时,我们只能紧蹬几步车,依靠上身惯性的滞后作用,使我们的重心回到应有的稳定位置;当我们的重心在车的后边时,我们只能向后紧蹬几步车,依靠上身惯性的滞后作用,使我们的重心回到应有的稳定位置,这也是骑单轮车时要有向后运动的原因。当车身向左倾倒时,我们会转向使车向左运动,向右的离心力使我们的重心回到稳定的位置;相反,而当车身向右倾倒时,我们会转向使车向右运动,反向的离心力使我们的重心回到稳定的位置。

说明: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483879576622&di=ee45129bd837201314f8a3bbbbac6a6f&imgtype=0&src=http://s7.sinaimg.cn/middle/4094481bga5b9bc986d96&690

   骑单轮车,需要前后运动或身体前后摆动,还需要左右摆动,骑二轮车只需要左右摆动,骑三轮车可以把车把摆直,而自行车不行。四轮车、火车本身不能倾斜,则只能借助于路面的倾斜提供向心力,倾斜角不够就会翻车。飞机、轮船则依靠倾斜身体,借助于水、空气产生向心力。

说明: http://a.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0b7b02087bf40ad122442c37512c11dfa8ecce46.jpg

     F1方程式赛车是一项剧烈的体育活动,车速很高。因此,在弯道处存在很大的风险。当地面的倾斜角不够时,主要依靠轮胎的抓地力(热车胎与地面的粘合力)提供强大的向心力。否则,就会出现侧向滑动而滑出赛道或倾覆。

说明: http://pic1.win4000.com/wallpaper/0/50b6c6215881d.jpg

三、离心力的应用

     离心力存在很多的实际应用。

     天上的卫星站得高,看得远,功能强大。军事侦察卫星可以为我们提供目标的动态信息、资源卫星可以为我们实现地质勘探、寻找矿藏、通讯卫星可以实现全球信息交换。

但由于万有引力的存在,这些卫星会被地球强大的引力拉到地面上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我们让卫星高速运动,这时其强大的离心力与重力抗衡,使卫星稳定地飞行在确定的轨道上。

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用改变卫星的运动速度,来调整卫星的高度实现变轨运动:加大卫星的运动速度,离心力大于重力,使卫星高度增加,由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卫星速度衰减,当离心力等于重力后,卫星高度不再增加;当我们想减小卫星的高度时,反向喷出气体,减小卫星的运动速度,离心力小于重力,使卫星高度减小,由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卫星速度增加,当离心力再次等于重力后,卫星高度不再减小而处于稳定的轨道运动状态。返回式卫星返回到地面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减小运动速度(改变喷气方向),从而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在海湾战争中,我们经常见到美国的坦克群在沙漠中驰骋,卷起漫天的沙尘。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这些沙尘为什么没有吸入发动机中那?

说明: http://cimg2.163.com/cnews/2007/8/21/20070821093043c4f96.jpg

     我们知道,在家用汽车的进气道中有一个过滤器,能滤除来自空气中的沙尘等。但对于大量的沙尘就无能为力了。坦克的行进需要吸入大量的空气,它采用的滤除沙尘的方法就是利用离心力的方法来实现的。在坦克的进气道中有一个高速旋转的装置,在这里坦克吸入的大气会发生强烈的旋转,在强大的离心力作用下,沙尘被甩到了一边不能进入坦克的发动机中,这就保证了在充满烟尘的复杂战场环境下,坦克还能正常行驶。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对离心力应用的实例。在我们的洗衣机中有一个会旋转的滚筒,洗完衣服后它会高速旋转起来,衣服上的水在强大的离心力作用下离开衣服,经排水管道排出洗衣机。这样,我们就不用再拧衣服了。

邮箱:dxszlww@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