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转)

(2018-04-07 09:46:01)
标签:

教学设计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等。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学生在认识了有序数对,会利用有序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了解了数轴与有关几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好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探究出特殊点的坐标特征,将为下一步学习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图象、函数与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等问题打下基础。“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6.1.2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时间需3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1课时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在给定的直角

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第2课时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象限;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第3课时  巩固拓展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3.经历画坐标系、描点、连线、看图以及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

2.难点:

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有序数对:

(1)定义:(学生口答,集体回顾。)

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2)举例说明有序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交流,集体明晰: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有序数对中两个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是有影响的。

(3)顺口溜:(学生口答,集体回顾。)

一个点,两个数,先后顺序不能乱,中间隔开用逗号。

2.数轴:

1)定义:(学生口答,集体回顾。)

在直线上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就构成了数轴。

2)坐标:

数轴上坐标的定义:

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坐标

例如,点A在数轴上的坐标为-4,点B在数轴上的坐标为2

(结合数轴教学,让学生理解定义。)

C和点D的坐标分别为-1.50,请你在数轴上指出CD两点。(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明晰:知道数轴上一个点的坐标,这个点在数轴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观察数轴发现:数轴上的点与坐标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

(谈话导入,教师边画图边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2)坐标轴和原点的定义: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为y轴或纵轴,习惯上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

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数轴的特征.

3)坐标的定义:

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了。例如,由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上对应的3就叫做点A的横坐标,垂足在y轴上对应的4就叫做点A的纵坐标,有序数对(3,4)就叫做点A的坐标,记做A(3,4)。

(教师边画图边介绍坐标的定义.)

启发学生分别写出点BCD的坐标,交流明晰。

4)顺口溜:(启发学生结合有序数对的顺口溜补充。)

平面直角坐标系,两条数轴来唱戏。一个点,两个数,先横后纵再括号,中间隔开用逗号。

2. 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

  P42 例题  加一个点F(1.5,0).

点A:引导学生找到点A的位置,教师讲解描点的方法.

点B、C、D、E、F:

学生对照平面直角坐标系说明描点的方法,完成例题。

三、巩固反馈:

1.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P43 练习1

    引导学生说说点A的坐标,讲讲自己的思路,再完成此题,教师巡回指导。

2.P43 练习2(学生独立完成,批改订正。)

四、课堂小结:结合板书梳理知识。

五、课后作业:习题6.1  1.3.4.7    

 

六、板书设计:  http://mingshi.qlteacher.com/assets/lib/ueditor/themes/default/images/spacer.gif

http://mingshi.qlteacher.com/dapi/uploadfile/M00/13/39/CgAAglonVjGAfJDeAAA_4jP1eXU988.png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症结所在是因容量偏大而超时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反思分析,认为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应该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一、减少第一环节温故知新中复习旧知识的部分内容,只保留与本节课有紧密联系的知识进行回顾,压缩复习时间。

回顾有关有序数对的知识时,删去让学生交流“举例说明有序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复习“有序数对”顺口溜这两部分,只保留回顾“有序数对的定义”,“用有序数对表示学生的座位”以及“(1,3)与(3,1)表示不同的位置”。因为“用有序数对表示学生的座位”即是一个“就地取材”的学生身边的实例,通过交流回顾能让学生加深明确“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有序数对中两个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是有影响的。”这样既达到了巩固本节课所需的知识基础,为探究新知做好知识储备的目的,又可以节省出一些时间。

二、调整第二环节探究新知中部分内容的呈现方式。

教学“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时,我边在黑板上画图边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轴、原点及坐标的定义,耗时较多,如果改用PPT逐步呈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图并介绍有关概念,教师只是在引导学生回顾总结时,在黑板上画出简图即可,这样既能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清晰、完整地呈现在黑板上,又可以节省出一些画图时间。

 鉴于本节课新授内容较多,时间紧张的状况,删去“平面直角坐标系”顺口溜的教学,但可放在后面的课时中呈现,以便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记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压缩第三环节巩固反馈中练习1的分析时间。

练习1是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在教学“坐标的定义”时,已将找某一点的坐标的方法介绍得很透彻了,因此这时可直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交流解题方法,可以有效地节省部分时间。

四、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创始人及发明过程,本节课上不出示,可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去查阅、了解、交流,这样既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又能使学生在经历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为今后更进一步地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