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读书会的实施策略及建议
(2019-03-04 22:00:39)
标签:
教育 |
班级读书会的实施策略及建议
一、
建议你先在班上“侦察”一下,班里最近都流行看什么书,孩子们口头上念叨的是什么书,低年级的孩子主要还要由老师来推荐。可以这样对孩子说:“老师最近看了一本特别棒的书,它大概讲了……”注意,这本书真的要有趣才行,不一定是名家作品。而且,你要估计自己的学生能接受得了。选好书后,要想办法让学生都买到这本书(这样才能开展讨论)。如果条件不允许,可以一个小组传看,并要求每个学生都做好阅读记录。
二、
老师要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有这些方法一试:可以把一些封面好看的书带到班上,向学生展示;选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让他们讲一下自己课外阅读的收获和乐趣;做一个小采访,问问父母是否喜欢阅读,请他们谈谈其中的好处。
三、班级读书会的课例类型多样化
班级读书会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的阅读活动。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班级读书会的类型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阅读基础,可以将班级读书会划分成师生共读课、活动展示课、话题讨论课等课堂类型。
1、师生共读
师生共读,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一起读书。这一种课型比较适合于低年级的图画书阅读。让学生从听故事到读故事、说故事,从教师带读到自己阅读,分层推进,既能增强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阅读发现的能力。
2、活动展示
有些教师在组织班级读书会时,多是让学生课外独立阅读,课上交流汇报,时间一长学生的读书兴趣有所减弱。《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鼓励学生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组成书友队,围绕一个感兴趣的专题进一步展开阅读,用生动的形式将阅读成果在班级读书会上展示。这一类课型比较适合于中段的班级读书会。每一个书友队在展示活动中鼓励其他的同学积极参与或提出问题,或发表感受,或参与辩论,增强了互动性,使阅读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3、话题研讨
话题研讨,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全班学生围绕某一话题展开阅读讨论。这一类课型比较适用于高年级的班级读书会。讨论是班级读书会的核心环节,教师在组织班级读书会时基本上是以问题为主线而展开讨论。由于问题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小而多,学生又不太需要作深层地思考,讨论蜻蜓点水,课堂虽然热闹,但是学生提升很少。开展班级读书会时,最好要提炼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思维含量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研讨。讨论的问题集中,学生交流的时间得到保证,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更深刻,感悟也就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