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规定

(2018-01-23 17:53:02)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相关规定

  1.阅读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即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教师不应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学生,限制住学生的想象力,而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对课文的内容形成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另外,应教导学生注重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并将多种阅读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使用探究性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摒弃接受型阅读方式,增强学生独立阅读的欲望。  

  2.阅读目标与内容  

  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阅读,即老师没有教,学生就已经阅读过了。我们知道,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无论老师教得多么好,学生如果不自觉,阅读教学的效果永远不会提高。相反,一旦学生发挥出自主性,教学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3.突出多读,重视积累

(1)遍数多。“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句话不无道理,多读才能使印象加深。阅读遍数越多,对文章的理解就会越深刻,读的多了,自然就记住了,根本不必一字一句地死记硬背。“多读”,还指多多地朗读,同时也强调了诵读。我国古代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诵读,诵读相较于朗读来说更强调个人的体验。  

  (2)数量多。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9年间的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时期阅读量标准是145万字以上。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万字以上,第二阶段40万字以上,第三阶段100万字以上。  

  (3)品种多。多读除了要求遍数多、数量多以外,还要品种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丰富阅读内容,读物的种类应当既包括科技、历史方面的书,又包括文学方面的书。不仅要读诗歌、散文、剧本,还要读故事、童话、寓言等,现代、古代的作品都应让学生有所接触。  

  4.重视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接受和理解书面材料的内容和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增加才干。可以说,根据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可以判断这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阅读能力包括认读、理解、记忆和速度等要素,只有掌握这些要素,才能使自己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才能更轻松地学习中学、大学的知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