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当秋意渐渐浓时,是来西安的第七年了。古时在唐朝,这里成为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长安”是西安的古称。初到长安,还在读高二,即将读高三进入“魔鬼集训”,压力很大,非常期待自己的一次出远门。
因为喜好文字,好像文字在这个花季雨季里能带来一丝温暖和光明。于是常常读各类书籍,也会浏览各种旅行网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远门我从未有过。一直都留在家乡铜川,是隶属陕西的省的一座四线山城。在那个竞争激烈压力大的时期,好想有一次属于自己的旅行,于是求了爸妈,进了省城,投靠在省城医院刚开始工作的姐姐。
通往西安的车次是大巴车,是专线名为“西铜高速”,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总是很快得知这条路的信息,一位哥哥家的儿子最早来西安闯荡,做的是修手机的活,每次他总是穿最时髦的衣服,拿最新款的手机,已经让我们非常羡慕了。后来就是姐姐,在西安读大学,所以家里人常常很关心和西安一切有关的新闻。
因为能得到这些信息的通常是家里有人在省城,那个时候在村里提起还是一件非常光彩有面子的事情。
虽然我已经苦苦哀求父母,可是还是被他们拒绝,担心我一个人的安危,那时候我才17岁。可是五一放假的时候,这股去西安的火已经烧到了胸口,我必须出发了。于是借了同学的电话卡,就是很早事情用的IC卡,有中国电信的那种亭子,给姐姐去了电话。只记得那个周五放学是非常愉快的,几乎是一路飞奔到车站,买了票踏上了去省城的班车。
车子经过每个沿途的地方以及风景我至今都记得,跨过几道山,到平原的时候就是西安的地界了,但是旁边的郊县,还不是市区。车子从不北面驶入市中心,都是高楼大厦,好像一眼望不到天,人也不多,可是天气因为是暑期的缘故却异常的闷热,街道的人很少。一直以来很疑惑,为什么楼宇林立的地方,却很少有人呢,这里的空气也不及家乡那般清爽。
就这样到了车站,姐姐去接的我,去了姐姐住的地方,那是一个家属院的地方,进屋三个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人住,姐姐住的地方是地铺,当时的我无暇顾及这些,只是眼里都是第一次来西安想看尽这座城市的风景。
后来姐姐带我去吃了一种拌面,是大盘鸡拌面,好像是45元,还是很贵,姐姐每个月都的收入只有不到三千元,还要租房子其他花费,毕竟刚毕业。可对于我而言吃什么好像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去玩才最重要,姐姐晚上带我去了大雁塔的喷泉,据说是“亚洲第一喷泉”,而我反而觉得无趣,就是水在外力下的一种落差,在大雁塔广场,并没有去慈恩寺,也并没有登大雁塔。
晚上回来的时候只觉疲惫,便早早睡了,姐姐是夜班。第二天姐姐要休息,起床之后带我去了他们医院,在市中心,可能当时的她生活拮据,也并不能给予我什么好的物质,第二天我便匆忙回老家了,临走的时候姐姐在我兜里塞了300元。
这便是我人生第一次旅行,那时候我17岁,如今27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