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2018-08-05 07:01:59)
标签:
情感 |
分类: 散文随笔 |
想起母亲,总是有很多话语要说,很小的时候常常表达对母亲爱意,现在长大了反而都是藏匿在心间的。母亲如今快要接近花甲之年了,身子骨依旧健朗,这和她多年来一直劳作有很大的关系,这倒是另我们姐妹颇感欣慰。
1.
年轻时候的母亲是什么样子的我已经忘记了,只是在姥姥家的古屋里的墙壁上有一张与父亲的合影,应该是结婚之前去照相馆照的,那时候的母亲是长长的大辫子已经在腰间,面容清秀,看着温柔和气,虽说眼睛不是很大,倒是添了几分的柔美。我时常在目前面前抱怨我自己的头发少,肯定是遗传,因为母亲现在的头发没有以前那么多了。母亲回应道是我自己的问题,她那个时候辫子老长了,发色也是乌黑亮泽的。
母亲常年与父亲在外为了生计奔波,因为家里真的太穷了。据母亲说,结婚的第二天就有人来家里催债,新婚的床铺都是借钱买的。也许正式因为这样,母亲在婚后才开始努力打拼。印象中,母亲的娘家也过得不错,至少在父亲家吃的是黄面馍馍的时候,姥姥家是白面馍馍。父亲兄弟姐妹五个人,爷爷去世的时候父亲还未婚,也是为了生计赶集回来的路上从悬崖摔下,也没能看到最小的儿子成婚。可是家里的姐妹确是及其疼爱父亲的,所以父亲并不是一个懂得谋生计的人。
2.
父亲如此,所以落在母亲身上的担子也就愈加重起来。那时候开始自主经济,母亲开始养鸡,因为鸡蛋的价格还不错,家里的鸡笼有三个,两个大号的,一个小号的。母亲勤劳,懂得合理的饲养方法,算是换得了一些钱支撑家里的日常开销。可是后来,姐姐们陆续出生,要开始上学了,显然这笔费用是不够的,母亲必须想其他的方法了。
家里六口人的吃穿用度以及孩子们的教育都落在了母亲头上,与父亲结婚五年的时间,每次吵架基本都是同样的原因,父亲做农活总是太慢赶不上村里整体的进度,而母亲的性子比较急,性格要强,总是不想落下别人太多。
后来村里的人开始种植有机蔬菜,母亲也跟着开始行动起来,春天的时候从集市里买种子种在家里的小院子里,盖上塑料薄纸,等它发芽。每次出芽的时候,母亲格外的欣喜,会拉着下学的我一起看她的成果。等到长大一点成为小苗子了,就等着春雨降临,刚下完的小雨,母亲不顾路途泥泞,她说这些小苗子这时候栽在地里成活率是最高的,不能错过,常常回来的时候就被淋了雨。
3.
夏天的时候温度高,蔬菜苗也慢慢长得很快,也开始有了收获。母亲常常在凌晨四点要起床赶到集市,市场是自由市场,要早点去占摊位,周边的村子也有人售卖,所以摊位很紧张,要早点去。记得很清楚的场景就是母亲每次中午回到家的时候,母亲笑眯眯的在摇椅上数钱的场景,母亲把这些钱一沓一沓的分开,一百的、五十的、十块的、五块的、然后用皮筋绑起来,放在匣子里。因为有机蔬菜很受欢迎,收入还不错,所以就这样母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了15年之余,伴随了我整个求学生涯。先是姐姐们然后是我,就这样我们大学毕业开始工作母亲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4.
直至现在母亲五十四岁了也还在从事,只是比之前的量少了很多,我们都劝她不要再种有机蔬菜了,太劳累了。可是母亲常常说,要准备些养老钱,还有以后孙子辈儿的压岁钱零花钱。母亲一辈子就是这样,总是在为别人操心,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那日与姐姐在家里面看《朗读者》,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讲起母亲为了他能复读求学校的人时,回家路上因为下暴雨摔倒好多次,回来整个是泥人只能看得见眼睛的时候,一个年近五十岁的人眼角留下的泪水的场景。
最后,我想说,谢谢你!我敬爱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