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2019-05-24 10:58:59)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学设计

 

一 课前准备 

【教材分析】  

     本课是哲学生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中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本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明确实践在人们探索世界,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明确真理的相对性及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学生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文科美术班。学生的思维活跃,反应敏捷,热情度高。学生普遍不拘泥于单纯的教学模式,喜欢灵活的教学方法。并存在个别同学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识记真理的含义和基本属性;理解真理的具体性;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真理论的内容,形成正确区分和判断真理和谬误的能力;正确地对待真理和谬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重点难点】 

1、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2、认识的反复性 

【教学方法】 

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学法指导】 

对照提纲预习教材,找出重点难点疑点,有目的的听课;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及时解决听课中的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积极思考问题,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大家知道今年我国航空科技史上一个里程碑式事件是什么吗? 

〈生〉2008925日晚九点二十五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师〉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发射航天飞船吗? 

〈生〉不是,199911月,我国发射了第一颗航天飞船以来,已经是第七次发射航天飞船了。 

〈师〉从99年发射的神舟一号到今年发射的神舟七号,可以说是我们国家的航天技术在不断的提高,是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太空奥秘的过程。即在实践中不断的追求和发展真理 

【新课讲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生结合学案自主阅读教材〕 

真理是客观的 

〈提问〉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提问〉真理的基本属性→客观性 

〈提问〉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所有认识都是真理吗?→不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也有错误的认识,即谬误。 

〈提问〉为什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有真理和谬误之分?→〔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学案自主探究一:《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谷物播种完毕,接连下雨,这雨对谷物有益吗? 

      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这雨对庄稼有益吗? 

讨论:“下雨是好事”这个认识是真理还是谬误,为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真理是有条件的〕 

〔教师总结,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学案自主探究二:《造反有理是否是真理》 

      材料一:毛泽东主席在中国人民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十年浩劫中,又打出“造反有理”的大旗,要造人民政权的反,造社会主义的反。 

讨论:“造反有理”这个认识是真理还是谬误,为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组织辩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真理是具体的〕 

〔教师总结,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提问〉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告诉我们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呢?→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在生活实践中要正确的面对错误。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学案自主探究三: 

      20032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爆炸失事,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但它并未影响其他国家繁荣航天飞行计划。在美国航天飞机出事一天后,俄罗斯成功发射了“进步M47”货运飞船,并与24日同空间站对接成功。2008925日,中国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 

问题一:当我们在实践中遭遇失败时,应该怎样看待已经获得的认识? 

问题二: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挫折时,是怨天尤人,还是鼓起勇气,再接再厉?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认识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教师总结,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的深化、拓展和推移。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到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学案自主探究四: 

      材料一:三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关于火星的明确记载,表明古人已经用肉眼对火星的运转做了比较准确的观察。 

    材料二:1719世纪,欧洲人用望远镜观测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河床,这些“证据”令许多人相信火星上有智慧的动物。 

    材料三:19657月以来,人类利用宇宙探测仪探测到火星的活动一直没有停止。2004年,人类近距离拍摄到火星的表面有许多类似月球表面的坑洞,并观测到火星表面的气温、气压等现象。 

〈讨论〉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会发展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题是世代延续的人类,认识的基础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以人们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教师要总结出,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了真理的发展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内容,得出方法论意义是→生活实践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课堂练习】

 〖基础知识〗 

所谓真理,是指……………………………………              

   A. 客观存在 

   B. 认识的客体 

   C. 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D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是真理。”这是………               

   A. 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B. 辨证唯物主义仅有的观点 

   C. 主观真理论的观点 

   D. 混淆了真理同人的一般认识区别的错误观点 

200710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发布由镇坪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并宣布野生华南虎再现大巴山区,但仅仅是几个小时后,照片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论。有人认为照片真实,有人判断照片有假。有人对照片存疑。反对的声音中,从专家到网民,主要从照片中老虎与植物的比例、野生动物常识等方面对照片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但在一片质疑中,照片的拍摄者周正龙始终坚称照片为真。对此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 

   B.真理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C.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 

   D.在真理面前任何人都是平等的。 

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认识是主观的,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   B.   C.   D. 

〖能力拓展〗 

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个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上述论断主要说明了………………………………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C.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 

   D.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党的十七大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实际,在原来提出的2010GDP2000年翻一番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更高目标是,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2020年人均GDP2000年翻两番。这一更高目标的提出从认识论上表明…… 〔               A.  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B.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 

  C. 认识要以发展为真理 

  D. 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和发展  

 

综作业布置

瑞士昆虫学家保罗·米勒因发明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奖。DDT因其稳定性脂溶性药效普适性等特点,一度大量生产普遍使用。后来发现DDT的使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绝大多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化学工作者进行不懈的努力,研制出多种新型杀虫剂,代替了DDT农药,既能杀灭害虫,又能减少污染,避免了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从对DDT认识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哲学认识论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