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审题的重要性
(2017-03-29 10:53:51)
标签:
教育 |
小学数学中审题的重要性
审题是每位学生所必须的。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因为粗心看错题目或未看全题目,而导致解答失误的现象就像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样,让学生和教师慢慢窒息。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审题的规范性、全面性,我在课堂上有所“教”得。
一、掉进误区----提高学生审题意识的精髓所在
(一)、审全----一字一句读全题目
如在一份数学《综合测试》卷中
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脱式计算:1.25×32×0.25
3、解方程:2x+40%x=7.2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5、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冰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
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一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
小红的房间长2.8米,宽3.2米。她的爸爸准备把南内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算,小红的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
看完卷子,我不禁哈哈大笑,太妙了!我居然也会上当。在班级中测试一下:全班43人,认真读完的只占了10%。这样的一次小小测试对于认真审全题目效果不容小视,因材料本身体现了对学生思考习惯、思维方式、经验水平的充分了解,尤其是对多数学生可能发生现有数学审题思维水平有多种价值和意义。
(二)审骨----认真读懂题目的要求
(三)审尾----迂回题目的总要求
审题还要做到在题目已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需要的问题解答条件,使题目的条件、问题以及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题目创造条件。教师要带领学生在理解题目的前提下,慢慢地融入到数学题意的思维中,来感受题意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对于题目的理解和要求是否有十足的把握来展开下面的解题过程。
二、分析误区----培养学生分析骨干条件的能力
(一)目标----找准题目的起航标
(二)寻找----寻求题目的必用条件
小学数学题目类型基本上分为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计算题、操作题和解决问题。但是无论何种题型都要求学生找准题目有用条件和需要转化的条件,这对于知识结构差异的学生而言,有着明显的区别。就像上题中求“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对于题目给出的条件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和4小时后,对于解答题目是否都是必要的数学条件,里面的数学小信息可以求出什么,如何求,是为下一步的解答做下什么铺垫等,都是学生要寻求的条件及如何把必要的条件构建成数学模型。所以在教学中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提醒,带领他们一起走向数学的殿堂,来迎接阳光的抚摸。
(三)、花样----多种方法迎接智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每个人对于事物的评价、分析和观察有着截然的不同点,这正好给我们的课堂增加了艳丽的光彩。
比如有学生把“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作为在头脑中形成解题的数学模型,而有学生是喜欢用线段图来分析,而一部分学生审题完毕就已有正确答案等等,无论是哪种数学方法,只要是适合孩子的,那就是最好的,更是无可挑剔的。
三、爬出误区----确认算法的肉体归位
(一)基础化----符合全班学生的大众性
比如在卷中的第5题求“2x+40%x=7.2”,在课堂巡视和反馈中发现学生的解方程方法为
解:2x+0.4x=7.2
在试问:“你为什么这样解?”学生的回答基本上由于解简单方程的思维影响,按照一定的方法来进行解方程是走数学知识的大道,孩子们都顺利地走向了目的地。有一部分孩子走向了大道旁边的小路,但也顺利达到目的地。
(二)优化化----体现个别学生的个性化
比如求“2x+40%x=7.2”,有个别学生这样解:
(2+40%)x=7.2
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优化解答方法要加以肯定,因数学公式是可以融会贯通,就看你有没有胆量和知识来正确的运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让数学的课堂开出奇特的花朵,来映衬其他花朵的绽放。
(三)选择化----挑选符合自身的方法
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但是每位学生对于解题的基础化、优化化都有自己一定的思维思考方法,教学因人而异,教师就应当加以肯定与鼓励,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分析各种算法特点,学会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择恰当的算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算法自在地遨游在数学的海洋中,舒心地看着题目绽放光彩。
四、击碎误区----养成良好的审题血液
审题其实质是一种数学思维训练过程,就是一种教会学生数学思考方法的过程。让学生体察到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学会如何着力避免主观经验思维定式的干扰,如何寻求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有机联系,防止不相干的关系被误用。我把审题的过程用图画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