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的教育》导读

(2018-11-01 16:54:04)

《爱的教育》导读

洪庄杨镇中学  董会歌

亲爱的小读者,看到这个题目——《爱的教育》,你会想到什么呢?可能爱阅读的你会想到是家书或教科书之类的有关“爱”的教育书籍。如果这样,你就错了。这是一本风靡世界的书,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能将生活中的爱心故事记录下来,装订成册,这是一部很感人的书。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读者感受到爱无处不在,只要用心感受!

《爱的教育》是一部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书,由亚米契斯呕心沥血耗时近10年完成的。书的另一个题目是“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的日记”。它通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科写的日记,抒发了人类最伟大的感情——爱。书中讲述了发生在安利科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性的文章,以及 10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人动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儿童的纯真与情趣。读完全书,激荡于胸怀的感情波澜,久久难以平息。

小主人公安利柯从小学三年级升上四年级了,他从开学的第一天101日开始写这学年的日记,到次年的710日学年结束,共坚持写了10个月的日记,每月的篇数不等,除7月份仅四篇外,每个月大都在十篇左右,其中包括一到两篇家人的留言和一篇老师讲的“每月故事”所作的笔记。日记以安利柯的学习和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学校有可爱的老师和同学,在家中有亲切的父母和姐妹,像中国和世界上的其他小学生一样,安利柯的生活中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所不同的是安利柯有着一颗纯真质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他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温馨动人的世界。

这本书以学校教育为背景,对父母的爱护和老师的关怀及其辛劳充满了祟高的敬意,介绍了学校各种不同形象的老师。书中的安利柯非常怀念三年级慈祥又和蔼的红发老师,对四年级的新老师感到陌生,但他慢慢才发现新老师严肃的背后依然是一如以前老师的关心与责任,没有亲人的老师把学生当作唯一的家人。

最难忘的是一、二年级的女老师,她全心全意地、毫无保留地教导学生,就连假日也总是带学生参观展览,但终因操劳过度而病逝,令人感动。高大和善又有威仪的校长,留着白须、穿着黑袍,他每天最早到校,最后才离开,他的儿子不幸在战争中死亡,但他默默忍受了丧子之痛,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管理学校和教育学生的工作中……

在学校安利柯最亲近的是同班同学,他的同学遍布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每个人有着各种不同的个性与人格。舍己救人却不幸被车子压伤变成子的洛佩谛;身材高大的卡隆,是正义的代言人,总是行侠仗义、保护弱小;乐观进取的可菜谛,在卖柴、搬柴、记、送柴的隙缝中背文法、做功课,服待生病的母亲,毫无怨言;父亲因犯案进了牢狱,家境极为不幸、非常穷苦的克洛西;经常被酒醉的铁匠父亲打伤,却从不抱怨,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而感动了父亲使之痛改前非的瘦弱胆小的泼来可西……许许多多纤细的心灵中,诉说着各自的喜怒哀乐,安利柯真诚关心着每个同学,从同学身上学习别人的长处,作者正面真诚的思考态度,也提醒教导了作为读者的我们。

每个月安利柯也都会收到一、两篇父亲或母亲的留言,从这些信件中可以深深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苦心教导,他们纠正安利柯的过失,教导安利柯要惜福感恩:“我在窗口望着你,你碰撞到一位妇人……遇见老人或乞丐,抱着小孩的妇人……一定要亲切地让路给他们。”要帮助他人:“有一个抱着瘦小苍白的小孩的女乞丐向你讨钱,而你却什么都没给他就走开了。”要尊敬师长:“老师的名字,水远要用最虔敬的态度来称呼,除了自己父亲的名字以外,老师的名字是世界上最珍贵、最值得怀慕的名字。”

还有一篇姐姐雪儿写给安利柯的信“你便把我当成出气筒,还对我说那些不堪入耳的话,……我那时好痛心,你知道吗?”许多崇高的品德就是在这些生活的旁枝末节上建立起来的,这些信促使安利柯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也使我们这些读者反观自己,不断成长。 

每月故事是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每个月老师讲一篇杰出少年的故事,由大家记录下来作为榜样。“爱国少年者”讲述了流浪少年即使穷途潦倒,也不肯收受说自己国家坏话者的施舍。“少年笔耕”描写了懂事的贫苦少年叙利亚为了帮父亲多赚点钱,瞒着父亲在半夜爬起来抄写文件,以致成绩退步令父亲失望而遭到斥责,虽有委屈但不抱怨的令人无比感动的故事。“温馨守护情”写认错生病父亲的少年,在找到真正父亲后,仍然继续照顾病危的老人。“六千英里寻母则讲述了热那亚少年玛尔可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到国外打工的母亲,由于他的矢志不渝才救活了危病中的母亲。

1924年,中国著名作家夏丐尊先生将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译成也中文,最先在《东方杂志》上连载,后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很快就获得了中国读者的热烈欢迎,几年间再版30多次。

《爱的教育》犹如一股清泉,注入了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的心灵,也感动了众多教师和家长。夏丐尊先生在《译者序言》里把办学校比做挖池塘。他说,我国办学校以来,老在制度上方法上变来变去,好像挖池塘,有人说方的好,有人说圆的好,不断地改来改去,而池塘要成为池塘必须有水,这个关键问题题反而没有人注意。他认为办好学校的关键是必须有感情,必须有爱;而当时的学校所短缺的正是感情和爱,因此都成了没有水的池塘,任凭是方的还是圆的,总免不了空虚之感。

【前置问题群】

一、《爱的教育》的作者是         ,他是         人(国家)

二、《爱的教育》是一部          体创作     而完成,其副标题是           

三、《爱的教育》的原名叫《       

四、写出小说中五个主要人物,试结合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赏析】

《爱的教育》是一部让孩子心灵充满“爱”的协奏曲。它以一个意大利四年级小学生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记体的形式,从四年级开学的第一天开始记起,一直写到第二年的7月份全学年结東为止,全书共100篇文章,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人公安柯利的学年日记(包括作者所见的发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上的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以及作者安利柯的真实感受);他的父母亲及他的姐姐在他日记本上所写下的劝诚性、启发性的文字;10则老师每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感人的小故事(每月例话)。

《爱的教育》中描写了那些平凡生活着的但却真实感人的人物。它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亚米契斯将 “爱的教育”艺术地融进了这些故事,让少年儿童在缓缓流淌的“爱”的旋律中,得到高尚完美的爱的教育,在无形中培养了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他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在作品中通过一些小故事表现出来,显得亲切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爱的教育》讲述的是情感教育,全书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告诉我们: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教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它素质的基础础。这部书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各种高贵品质——爱国、善良、侠义、英勇、宽大、无私,令人深受感动。书中的每一章,每一节,都洋溢着爱的旋律,都把“爱”表现得完整深入、淋漓尽致,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家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此外,书中还洋溢着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无情鞭挞。读来韵味无穷,发人深省,是无可争议的“爱”的典范。

《爱的教育》 这本书不以复杂曲折的情节取胜,却以一个个玲珑剔透的小故事来激起人们心灵的共鸣。看了这本书,可以了解到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成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不仅是对家庭,还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书中充满了儿童情趣的幽默语言和十九世纪意大利引人入胜的习俗风尚,那些发生在学校、班级和家里的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那些父母对儿女的一片片挚爱之心和殷殷期盼,师生、朋友同学之间的爱和友谊,对祖国的神圣的爱无不流溢于纸上,爱子之情、同学之谊、师生之情、爱国之感,无不动人心魄,催人泪下。

尤其是其中的“每月例话”,在意大利和许多国家早已家喻户晓,成了教育和鼓励孩子们积极进取的名篇佳作。

《爱的教育》的特色就在于全书以孩子的的口吻,孩子的笔触,孩子的眼光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也更能被孩子们接受,是那些抽象的教科书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全书采用日记体的形式,更具真实感,更能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孩子们接受起来,也更容易。《爱的教育》是一支通俗的、单纯的、美好的、水恒的“爱”的舞曲。《爱的教育》是译者夏丐尊先生备受感动流着泪读完全书,并决定要将此书介绍给中国的读者。本书的作者也说过:“每一个读过此书的人,都会受到灵魂的震撼。”这确实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作品!

亲爱的同学,拿到这么一本厚厚的书,你打算怎样下手去读呢?先看序言,再读目录,然后阅读正文。先阅读世界名著《爱的教育》中的封面、前言、目录及部分故事,然后采用浏览和精读相结合的读书方法,读一篇文章,进而读一本书,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读书苦思时的刹那;世界上最舒展的一刻是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课外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后置任务群】

试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

为书中你喜欢的一人物写一段颁奖词。(50字以内)

写结合其中某一个你感触最深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