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2017-03-15 10:48:02)分类: 教学设计 |
广汉市研培中心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表
金广学校:曾杜娟
题目 |
《解决问题例7》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
时间 |
2017.3.23 |
节次 |
|
||||
来源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
||||||
课型 |
新课 |
授课对象 |
一年级二班 |
||||
目标 确立 依据 |
课标分析 |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百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百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
|||||
教材分析 |
本课是一节解决问题的应用课,课堂上映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感知生活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并且能够从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运用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对于学生可能会出错的问题,教学不要急于先提出来,而应该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往往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
学情分析 |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穿珠子、装杯子这样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这些问题时,要灵活运用数的组成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互相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
||||||
确立 目标 |
1、通过“能穿几串”的知识,使学生经历解决“已知总数、几个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种类型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简单运用。 |
||||||
评价 标准 |
1、在第二个环节中,学会解决问题,发展数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在第三个环节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评价要点 |
|||||
一、复习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课堂检测。
四、课堂小结 五、拓展延伸 |
1、口答:
8个一和4个十合起来是(
7个一和3个十合起来是(
53里面有(
88里面有(
42是由( 2、谈话引入新课: (一)提出问题。
(二)讨论方法。
3.回顾检验。 (1)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不是正确的呢? (2)引导学生说出检验过程:5串就是50个,再加上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3)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操作,解决了问题,并且也检验了答案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还得口答出这题的答案,引导学生一起口答:能穿5串。 4.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1)归纳:教师肯定每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如:圈一圈:看得清楚;用数的组成,很快得到结果;一串一串地穿,清晰明了…… (2)小结:我们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首先要认真、细致地去解答;其次,解答完了,我们还要去检验一下答案是否正确;最后再口答出结果。 (三)想一想,比一比 师:想一想:如果5个穿成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多少串?比谁的方法更快、更准确解决这个问题。
1. 2.指名做得最快的同学汇报交流,大家一起验证,感受优化策略。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1)圈一圈,每5个一圈,能圈11圈,还剩下3个; (2)用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1个十可以分成2个5,那么一个10就能串2串,5个10能穿10串,8个一能串1串,加到一起,10+1=11串。所以能串11串,还剩3个;
(3)一串一串地穿也就是5个5个的数:一串是5个,两串是10个,三串15个……11串就是55个,还剩下3个;
(1)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不是正确的呢? (2)引导学生说出检验过程:11串就是55个,再加上剩下的3个,正好是58个,所以,解答是正确的。 4.共同口答。能串11串。
1.游戏:帮老师分饼干:你们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帮老师解决问题吗? 呈现P46的“做一做”。 理解题意:重点理解“装满”的意思。 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检验、口答。 2.练习十的第1、2题。 ①说明:这两题的总数是隐含在文字与图中,没有直接给出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法来确定要不要找出总数。 ②在第1题中,如果有学生利用了10和5的关系来解决的,要加以肯定;第2题中,如果有学生先算出8盒可以装的总数,再与数出实际的实际杯子数比大小的,也要加以肯定。 ③在学生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地对方法进行优化。可能这两题用“圈一圈”的方法解决更简单些。 3.练习十的第3题。 要先学生进行常识介绍:12个为一打。因为12不是整十数,而且又大于10,所以,提醒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一定要数清楚。 通过今天我们这节课在数学王国里漫游,发现和解决了许多的数学问题。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谈收获和感受。
老师总结:我们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首先要认真、细致地去解答;其次,解答完了,我们还要去检验一下答案是否正确;最后再口答出结果。 同学们咱们班有37个人,如果我带着大家去春游,10个人坐一辆车,那么我们需要坐几辆车呢?希望大家课下认真动脑筋,好好想一想,我们下节课一起继续探索数学王国里的奥秘。 |
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动手解决问题、回顾检验、归纳小结等环节中,切实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感受方法多样、优化的思想,
这个练习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练习,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更清晰的表象。在巩固本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又能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可以为后面的学习积累必要的活动经验。 让学生继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梳理全课内容 |
|||||
目标
检测
|
课堂题单 |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
|||||
教学 反思 |
本节课的目的有两个:1、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2、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时,教师要例举丰富的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学生合乎清理的阐述,给予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通过不断地引导和鼓励,使学生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