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泉局咸丰元宝当五百母、样钱》赏析

(2018-01-02 17:15:17)
标签:

清代

母钱

咸丰元宝

宝泉

    《宝泉局咸丰元宝当五百母、样钱》赏析
http://s3/mw690/0027bSlXzy6HI5ASQ3E22&690
     咸丰大钱,即使是宝、宝二局所铸的当五百、当千品,虽然距今年代不远,然,仍有不小收藏价值,除雕母外,其中的样钱和母钱也属于较为珍贵的品种,并非唾手可得之品。

 对于咸丰大钱来说,其价值高低,除版式、铸局等因素外,品相是否完美也是不小的影响因素。事实上,咸丰年距今不过区区一百五十余年,其精美的大钱品相一般来说,应该是趋于完美的,原因在于咸丰大钱流用时间短,其时大面值钱往往集中在富人之手,一般民众难以持有,故而不少都被装入钱罐,导致使用频率很低,遗存下来后自然品相就不会差。

 这本是一个不难理解的最接近客观实际的情况,然而这些年因伪制的影响,一些泉好藏者乃至专者,大有见美即疑的心态,总以为古钱就一定是烂糟糟之相,就一定是反复流通使用过,伤痕累累的,更有所谓“烂相真品”之认识。诸如此类,千篇一律的错误认识,举不胜举。

 今日所赏,乃愚之所藏,“宝泉局咸丰元宝当五百”母钱和样钱各一品。此两钱品相一流,虽然表面可见诸多磕碰凹陷痕迹,然,其本真无疑。

首先,鉴赏第一品母钱。其质色显示,乃未曾入过土之物,为传世之藏,愚猎获于东北地区,祖上官家之后。钱体上有所包浆尘垢,覆盖不浮,分布自然,润泽而纯真。其露铜明显,黄铜质地,铜色熟旧之感明显。一眼看去,姑且不论其出处可靠这点,仅观其锈浆质地,乃自然天成之相,无异无邪矣。

 续察钱文,面背文字乃楷书书体,书法功力一流,笔笔划划,彰显力道,横直竖立,布局协调,十分端庄隽美。其“寳”字为“缶寳”,突出特点之一在于其“缶”字最后一竖为向下“点状”,经与谱载核对,此正是谱载其中一品当五百母钱之书意特征矣。

 再察其铸体,可见其铸制精整有加。其直径57毫米,重达68.66克,厚重有加,其径正是谱载该品母钱之径。铸相显示,其方正圆矩,地章平整,穿轮干净,字廓尤为深竣挺拔。再定睛一看,可见本品字口钱文纤细,间隔有距。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其笔划上窄下宽,横断面成梯形之态。而笔划下凹之处,更呈上宽下窄之漏斗状,且转角较为锋直。此,若不注意其钱体上的铸制砂眼,几近雕母之相。这些特征显示,本品乃一次脱胎于雕母,致使其体上还明显保留着雕母之若干特征痕迹。

 综上所述,本品的诸般特征清楚地显示了,其正是一品宝泉局咸丰元宝当五百母钱无疑。虽然其表面磕碰痕迹累累,然不伤大雅,反倒更显真实可靠。一言以蔽之,此乃大门洞开,燕山立见之品矣。


http://s10/mw690/0027bSlXzy6HI5BqjUZ79&690

http://s5/mw690/0027bSlXzy6HI5BUWeEe4&690

http://s10/mw690/0027bSlXzy6HI5C0muJ09&690

http://s8/mw690/0027bSlXzy6HI5C7uLR17&690

http://s5/mw690/0027bSlXzy6HI5Ccdj6b4&690

http://s10/mw690/0027bSlXzy6HI5CfmiJa9&690

http://s8/mw690/0027bSlXzy6IbnTXuV9c7&690

   

        宝泉局咸丰元宝当五百鎏金样钱

http://s5/mw690/0027bSlXzy6HTtpK7xae4&690
     次,我们来看下面第二品钱。此品钱,乃第一品钱之子,即由其翻铸出来的样钱。之所以谓之样钱,是依据其极为规整精到的铸制品相且施以鎏金等处理手段来判断的。

展目其锈色包浆,可见其薄锈浓浆,缚裹钱体,锈浆凝重,质地紧实,分布自然,彰显天成之相。尤其是,本品可察其明显的鎏金遗存,其色金灿,非黄铜之色质无疑。由此可见,其乃出身尊贵,金衣裹体,踏实可靠矣。同时,我们知道,清代钱品鎏金者稀少,有见通常都是母样钱或者前期试铸品。尤其是在咸丰大钱中,鎏金品更为罕见,故,此鎏金之质,不仅稀罕,也更能说明当初倍受重视之情况。(本品鎏金层较薄,拍照原因而致图片不甚明显,然观者不用疑问,特说明于此)

复览铸相,可见此钱铸制精整,钱体厚实,直径56.5毫米,重达78.73克。其铸相方正圆矩,坦平地章,字廓深竣挺拔,轮边干净。而其穿口,基本干净,然可见少量流铜遗留,未曾彻底清理干净。此点,以其它方面的质相结合来看,并非可疑之处,乃属自然。因此,铸相可断,其乃泉局官炉出品,可靠踏实。

续品钱文,其楷书书就,钱文书法一流,笔力劲道有加,书意彰显端庄隽美。无异无邪。察其整体书意,正是与前面母钱之书如出一辙,并无差异,见“寳”字“缶”最后一笔下垂之“点状”特征。

毫无疑问,此乃一品该版式钱之罕见样钱。之所以如是说,乃是因为,谱载此钱有母,而未见载入子钱。而既然有母钱存世,则其有子之生,乃在情理之中。即使其未铸流用子钱,然铸试样钱也是可信。无非,后世是否发现其样钱存世而已。

而为什么第一品和第二品是母子关系呢?简单比较便一目了然,其形制一样,样钱仅略略小于母钱,此其一;其二,两钱书体书意完全一样,唯有笔划粗细明显差别,细者母体,粗者子样,此乃基本法则。

而我们又可见,样钱重于母钱。此是否有疑问呢?回答是否定的。君不见,子样钱笔划更粗,母钱更细,显然子样钱所花费的材料就要多于母钱,如此,必然导致子样钱反而重于母钱矣。同理,古钱作为铸品,其最后成品径重多少,还决定于其修边修穿的程度,深修或者过修重量减少,反之增加。故,那种母钱就一定径重大于其子的说法,是过于绝对的,不科学的。至于母子厚薄一样,这也是再自然不过的。样者,当然最接近母体也。藉此,篇幅有限,不再赘述,拙见几许,泉好皆可见仁见智矣。


http://s16/mw690/0027bSlXzy6HTtq7wKPdf&690

http://s7/mw690/0027bSlXzy6HTtqbtOu96&690

http://s4/mw690/0027bSlXzy6HTtqeott53&690

http://s4/mw690/0027bSlXzy6HTtqmXJN93&690

http://s16/mw690/0027bSlXzy6HTtqsJQzcf&690

http://s8/mw690/0027bSlXzy6HTtqSuvJb7&690

http://s9/mw690/0027bSlXzy6HTtqZ0g038&690

    最后言及,咸丰大钱雕母罕,然至今来看母钱样钱也是稀见,其皆属珍贵遗存,得之不易。若看惯烂相之品,再观此品,难免让人不放心,此,对于某些眼界有限,藏浅识薄者来说,完全可以理解。愚在此绝非因自己有藏,而沾沾自喜,无良贬低取笑他人。其目的只有一个,乃通过赏析,力求能澄清和纠正被某些藏专误导的错误鉴赏观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