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制】王树谷的“大健康一千〇一篇”之《老北京的故事(六〇二)太极书院》

(2022-08-26 17:05:07)
标签:

大健康一千〇一篇

老北京的故事

太极书院

王树谷

传承文化

【复制】王树谷的“大健康一千〇一篇”之《老北京的故事(六〇二)太极书院》

老北京的故事(六〇二)太极书院

  (2022-07-13 16:45:33)
标签:  

传承

   

文化

   

尤为

   

重要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六〇二)太极书院

太极书院在金中都,就是后来宣武区的西南部分。它是蒙古统治者建立的北方重要的书院,是北京古代三大书院中第一所影响较大的书院,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其作为北方的理学即道学重镇,却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对理学在北方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蒙古军队占领金中都后,如何统治辽阔的北方地区成为统治者考虑的首要问题,在耶律楚材、杨惟中等人的影响下,蒙古统治者开始重视儒学。杨惟中当时是国子监的负责人之一、行中书省事,深受太宗窝阔台汗的信任,他和另一重臣姚枢在太宗窝阔台汗十二年(1240)到十三年之间开始筹办太极书院,目的是继承、传播理学,所谓传继道学之绪。杨惟中、姚枢聘请著名理学家赵复为书院主讲,把从江淮一带收集来的8000余卷图书作为书院藏书,希望把太极书院办成像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那样成为天下学者向往的地方。当时,大都城尚未兴建,故太极书院建在燕都,即金中都内。

太极书院以太极命名,是为了追根求源。宇宙根源为太极,这是北宋时期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学说的出发点。杨惟中等人建立太极书院的出发点是明道,而道则发端于太极,书院以太极命名,实际上就是表明其办院宗旨是传授理学,太极书院是理学在燕京地区系统传播的肇始。

太极书院设立了周子祠,祭祀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在书院墙壁上刻写理学名著《太极图》、《通书》、《西铭》,由此也可看出办学宗旨。

说起太极书院,不能不说它的主讲人赵复,而谈起赵复,又不能不提姚枢。在灭宋战争中,杨惟中命姚枢笼络南方的名士,在此过程中,他遇到了南宋大儒赵复。

赵复,字仁甫,德安人,今湖北安陆。以江汉自号,学者称之江汉先生。姚枢在和赵复的交谈中,认定他是个奇士,便请他一起北归。赵复因为自己的家族被蒙古军队杀戮,没有答应姚枢的要求。经姚枢再三劝说,赵复勉强答应姚枢的要求,并且把自己保存的程朱理学著作,全部抄录下来后交给了姚枢。

赵复到达燕京后,就开始传播程朱理学,远近学者慕名而来,从者百余人。杨惟中闻听赵复和忽必烈的对话,十分佩服他的为人,便和姚枢商议在金中都筹建太极书院,礼聘赵复为太极书院掌教,以使理学在北方落地生根。

赵复主讲太极书院数年,理学在北方得到传播,赵复撰《传道图》,并在其后列举了宋儒的著作目录,以方便学生参考;又把自己知道的散居在各地的五十三个朱子门生踪迹汇集起来,作《师友图》,以此表达自己私淑朱熹之志;他还把伊尹、颜渊等圣贤的言行著成《希贤录》、自己研究理学的心得体会编为《伊洛发挥》。可惜,赵复的这四部书没有流传下来。但他是将南方的程朱理学系统地介绍到北方的功臣,他对孔孟以来道统的梳理、对理学的著述、宗旨和源流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鉴于他在传播理学方面的贡献,雍正二年(1724),清朝将赵复从祀文庙,称先儒。

太极书院是当时整个北方地区的学术中心,其规模甚至一度超过了当时的国子学。太极书院有力地推动了理学在北方的传播。

赵复在太极书院传授理学,给当时还在讲求汉唐章句注疏之学、不知经术为保国保民之道的北方儒士耳目一新的感觉。许衡、刘因堪称当时的名贤大儒,元代学者尊称许衡为儒宗、儒师。许衡、刘因和南方的吴澄被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羲誉为元代三先生。许衡以倡明理学为己任,深得赵复学问的奥义,把学到的朱熹《四书集注》确立为科考样板,使朱子之学一跃成为追逐功名者必读的官方哲学,理学在北方传播开来。

理学在北方的传播,不仅培养了大批理学家,促进了南北学术交流,更重要的是影响了蒙古贵族,使其逐步推行汉化政策,转变统治方式,北方经济文化得到恢复和发展。


【复制】王树谷的“大健康一千〇一篇”之《老北京的故事(六〇二)太极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