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永泽中级财务会计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

(2019-12-19 09:35:28)
标签:

博益智学习网

教育

考研

本文出自来源于博益智学习网,更多相关内容可直接搜索博益智学习网查看

第1章 总 论

1.1 复习笔记

一、财务会计及其特点

1财务会计的特征

(1)财务会计以计量和传送信息为主要目标;

(2)财务会计以会计报告为工作核心;

(3)财务会计仍然以传统会计模式作为数据处理和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

(4)财务会计以公认会计原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为指导。

2.财务会计的目标

财务会计的目标又称财务报告目标或财务报表目标,是指在一定的会计环境中,人们期望通过会计活动达到的结果。财务报告的目标最初是“受托责任观”,随着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完善,财务报告的目标演变为“决策有用观”。我国的财务会计报告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根据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会计的作用概括为:

(1)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合理的决策;

(2)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管理资源的责任和绩效;

(3)为国家提供宏观调控所需要的特殊信息;

(4)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3.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1)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股东、债权人、政府机关、职工、供应商、顾客等。

(2)会计信息的内部使用者——董事会、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副董事长、经营部门经理、分厂经理、分部经理、生产线主管等。

4.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1)可靠性: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和可验证的。它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特征。一项信息是否可靠取决于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即与使用者进行的决策有关,并具有影响决策的能力。相关性的核心是对决策有用。一项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取决于两个因素,即预测价值、反馈价值。

(3)可理解性:会计信息必须能够被使用者所理解,即会计信息必须清晰易懂。信息若不能被使用者所了解,即使质量再好,也没有任何用途。可理解性不仅是衡量信息的一个质量标准,也是一个与使用者有关的质量标准。

(4)可比性: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与其他企业的同类会计信息尽量做到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统一性和一贯性是构成可比性的两个因素,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从属于可比性。

(5)实质重于形式:“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依据”。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能够保证会计确认、计量的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

(6)重要性: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予以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导致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错误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7)谨慎性:企业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通常的处理原则是,应预计可能产生的损失,但不预计可能产生的收益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

谨慎性原则要求体现于会计确认、计量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会计确认、计量的各个方面。

(8)及时性:信息在对用户失效之前就提供给用户。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有三个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5.社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1)政治环境

(2)经济环境

(3)法律环境

(4)文化环境

二、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

1会计的基本假设

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指组织和开展财务会计工作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也是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其是从会计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其最终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可以概括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四项。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 会计的基本假设

http://e.100xuexi.com/uploads/ebook/4a90721fd1bf44c18842aff52628477d/mobile/epub/OEBPS/images/image003.png

2.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

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按照权责发生制,对于收入的确认应以实现为原则。对费用的确认应以发生为原则,判断费用是否发生,主要看与其相关的收入是否已经实现,费用应与收入相配比。

三、会计确认与计量

1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把一个事项作为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等正式加以记录和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实际上分初始确认和再确认两次进行。

(1)初始确认与再确认

初始确认是将某项目或业务记作某会计要素或项目。会计的初始确认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确定企业各项经济业务产生的经济数据中哪些应在复式簿记系统中记录。

会计的再确认是财务会计加工信息的第二阶段,是从会计账簿的会计信息到财务报告信息。再确认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

(2)会计确认的标准

可定义性:被确认的项目应符合财务报表某个要素的定义。

可计量性:被确认的项目应具有一个相关的计量属性,足以充分可靠地予以计量。

相关性:被确认的会计要素应当对信息的使用者有用。

可靠性:被确认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可验证的和不偏不倚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