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2019-12-11 18:10:07)
标签:
博益智学习网教育考研 |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免费下载地址http://byz.100xuexi.com/Ebook/22229.html
吴式颖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外国教育史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吴式颖主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
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视频讲解)+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本书是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教材的配套e书,参考大量外国教育史相关资料,对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教材每章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个别知识点进行了扩展。课后习题答案久经修改,质量上乘,非常标准,特别适合应试作答和临考冲刺
内容简介
第一编 古代教育史
第1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2章 古希腊的教育
第3章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第4章 古罗马的教育
第5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6章 拜占庭与阿拉伯的教育
第二编 近代教育史
第7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第8章 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9章 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
第10章 卢梭的教育思想
第11章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12章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第13章 福禄培尔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14章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第15章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第三编 现代教育史
第16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第17章 蒙台梭利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18章 杜威的教育思想
第19章 20世纪前期英、法、德、美和日本教育的发展
第2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苏联教育
第21章 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第2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法、德、日本、苏联和俄罗斯的教育改革
第23章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第2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
第25章 发展中国家的教育
课后习题答案
1研究教育起源的意义何在?简析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答:(1)研究教育起源的意义
教育的起源探讨教育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它是教育学和教育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探讨这一问题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教育起源于生物进化的哪一个阶段;二是教育根植于何种基础。科学地解释教育的起源,对于把握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把握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起源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关于教育的起源,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几种: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是19世纪下半叶后出现并一度流行的观点,是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在研究教育起源问题上的反映。它是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论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其创导者有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利托尔诺、美国教育家桑代克、英国教育学者沛西·能等。他们将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不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其教育的发生都是“最非理性的”和“单纯的无意识的模仿”。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是从恩格斯关于劳动创造人以及人类社会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直接套引和推导出来的。教育的劳动起源论者认为:人类社会活动开始于“正在形成的人”为满足其生存繁衍的自然需要而进行的群体劳动,这种劳动活动将他们改造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形成了人类社会;劳动实践是人们认识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手脑等生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并通过遗传途径传给后代的必要条件;原始社会的人们为了保持并延续原始公社的生活,必须由有经验的长辈对年轻一代传授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知识经验,即在劳动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育是在传授劳动经验的情况下产生的,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
教育的需要起源论认为,人类社会生活是多样的,除了劳动经验以外,原始社会形成的一些集体习惯、行为准则、仪式风俗等也需要通过教育活动传授给下一代,但这些内容不能纳入,至少不能完全纳入劳动的范畴,教育应该是起源于社会生活实际的多方面的需要。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是最早提出“需要起源论”的人。
2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与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区别何在?
答:(1)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平等,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
教育与生产劳动及生活紧密联系,以生产劳动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传授社会意识。
教育的组织和方法都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文字、教科书、学校及专职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成人的榜样、讲述、奖惩,以及儿童自己的活动、观察、模仿。在原始社会末期,教育开始分化,性质发生变化,并产生文字及学校的萌芽。
(2)原始社会教育与奴隶社会教育的区别
原始社会教育无阶级性,教育权利平等,人人都具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奴隶社会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在西方还具有鲜明的宗教性。
原始社会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为一体,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奴隶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在专门的场所进行,学习间接经验,与生活、生产活动相脱离。
原始社会教育无组织、还处在原始状态,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奴隶社会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有专职的教师,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原始社会教育为了身心发展的需要,接受教育训练,培养合格的氏族成员;而奴隶社会教育则是为了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
原始社会教育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括多种方面,不仅要学习制造生产工具的经验,还要学习公共生活的规范,接受原始的艺术教育和原始的宗教教育;而奴隶社会教育学习的内容脱离生产、生活经验,学习遗留下来的间接经验,以“六艺”为主。
3试析亚非文明古国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如何理解“光明来自东方”这一论断?
答:(1)亚非文明古国在世界教育史上的地位
亚非文明古国是指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号称四大文明古国,是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产生了最早的文字、科学知识及学校的萌芽。
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亚非文明古国。学校的产生无疑是一种进步现象,它对于传播科学文化、发展社会生产起了极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了保存日益增多的知识,单靠口耳相传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便创造了文字,出现了教学的场所和专门的人来进行教学工作,学校教育由此产生了。
亚非文明古国的教育对其他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亚非文明古国,而且其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教育机构种类繁多,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被誉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后来各国纷纷前来学习,从而对其他各国甚至是世界教育都产生了极大影响。
可以说,亚非文明古国的教育是世界教育的发端,并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世界教育史上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
(2)对“光明来自东方”的理解
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始自东方,正如一些不怀偏见的西方学者所肯定的:“光明来自东方”、“历史从东方开始”。尤其是象征人类走向文明的教育的发达亦以东方为先,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
各国的教育及不同时期的教育各有其特征,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相适应。
教育内容较丰富,包括智育、德育及宗教教育等,既反映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进步及人类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与教育内容繁复相应,教育机构种类繁多,形态各殊,有助于满足不同统治阶层的需要,既具有森严等级性,也具有强大适应力。
各国通过丰富的教育实践,在教育方法上不乏创新之举。
知识常常成为统治阶级的专利,故教师的地位较高。
单从教育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光明来自东方”,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4人类文明(包括文化教育)的发展是否存在多中心?如何看待“西方中心论”?
答:(1)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存在多中心
人类文明的发展,包括文化教育方面是以亚非国家为代表的东方文明为起源的,东方文明是最初的中心,并由此而传向世界各地。人类文明既兴起于东方,又在东方得到充分的发展,继之通过各种媒介向西方和全世界各地传播,而其他地方的文明发展或多或少都带有东方文明的气质和特点。
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以及学校教育,并由此将科学文化知识和学校教育进一步发扬光大,丰富完善,对其他的地方产生影响和作用。在此条件之下,其他文明则处于模仿或者崇拜之心理,将东方文明保存、继承以及发挥,并对其进行一些改造,形成自身的特色,建立一套自身的体系。但是,这种文明的起源或者积淀仍然是以东方文明为基石的,仍然尊崇东方文明为中心。
(2)对“西方中心论”的看法
所谓的“西方中心论”,主要是一些西方学者以文明起源者的角色来推崇的西方模式,认为西方文明具有优越性,在其后的发展中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开创现代文明和资本主义制度之后,西方文明呈现出鼎盛时期,成为全世界各国膜拜和学习的对象。
相反,再观东方文明时,已呈现衰败的景象,昔日的胜景已经不在,反而在向西方学习,这使得一些学者开始蠢蠢欲动,急欲提出西方中心论来强调西方文明的重要性和发源性。只是他们没有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待文明问题,从现实一些事实出发,殊不知东方文明开启了整个时代,没有东方文明的起源和传播,就没有整个世界的繁华,所以,“西方中心论”的观点是片面的。
相关资料推荐
全国自考《外国教育史》配套题库【历年真题】【课程代码:01282】
http://byz.100xuexi.com/tk/3553.html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http://byz.100xuexi.com/Ebook/121401.html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http://byz.100xuexi.com/Ebook/121617.html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博益智学习网http://byz.100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