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人格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2019-12-05 13:22:24)
标签:
博益智学习网教育 |
[电子书+打印版][电子书]郑雪《人格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免费下载地址http://byz.100xuexi.com/Ebook/36678.html
郑雪著《人格心理学》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人格心理学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郑雪《人格心理学》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郑雪《人格心理学》教材为主,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人格心理学著作,整理各章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心理学相关辅导资料,对郑雪《人格心理学》的课(章)后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3.精选相关考试真题,补充难点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近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相关习题并提供答案和详解。所选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
内容简介
第1章 人格心理学概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古典精神分析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新精神分析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特质论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生物学论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行为学习论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交互作用论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人本论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认知论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积极心理学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课后习题答案
一、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一)人格的含义
1.一个人表现在别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
2.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实的自我;
3.与自己工作相适应的个人品质的总和;
4.表示一个人的尊严和优越。
(二)其它学科的人格定义
1.基督教用人格来表示上帝三位一体的神性;
2.西方哲学波伊悉阿斯认为人格是真实的有理性的个人的本性;
3.伦理学家把人的崇高价值当做人格的核心;
4.古代《罗马民法法典》认为人格是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任何人”,当代的法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活的人类生物,包括他的一切”;
5.社会学家认为人格是“文化的主观方面”、社会传统、风俗文化在个人生活中的主观化。
(三)人格的心理学定义
1.罗列式的定义
如普林斯对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一切生物个体的先天倾向、冲动、趋向、欲求和本能,以及由经验而获得的倾向和趋向的总和。”
2.整合的或完形的定义
这种定义强调个人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如,华伦和卡尔启尔把人格定义为:“一个人在任何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
3.层次性定义
麦独孤、海德与布朗德等不少心理学家对人格也采用层次式的定义,把人格的属性或特征按一定的层次结构排列起来。例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把自我(实际上是指人格)分成四个层次:物质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精神的自我、纯粹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
倾向于把人格看成是生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适应的一种现象。
5.区别性的定义
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的差异性或区别性。例如,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
(四)本书的人格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具体解释为:
1.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
2.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格是人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体;
3.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
4.人格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五)人格心理学的任务
1.理论任务
(1)一般性理论问题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体系;
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及理论评价;
人格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与主要研究途径等。
(2)人格理论主要探讨
人的本性;
一个人的人格构成要素以及这些构成要素的组合方式;
基本的人格特征以及如何描述与测量;
人格发展的动力;
人格是先天的还是后天发展起来的;
人格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遗传、环境与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人格的发展是连续性的还是阶段性的;
人格发展要经历的普遍性阶段以及重要特征。
目前,八个主要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体系分别为:古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特质论、行为学习论、交互作用论、生物学论、人本主义和认知论。
2.实践任务
在应用方面,人格心理学家要运用有关的人格理论与研究方法在某个实践领域解决该领域中的具体实践问题。人格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人格测量、咨询与治疗的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为各种社会实践服务。
二、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一)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
1.人性论
(1)告子的性无善和无不善论;
(2)世硕、漆雕开的可以为善也可以不为善论;
(3)有性善有性不善论:
(4)孟子、董仲舒的性善论;
(5)荀子的性恶论;
(6)扬雄的善恶混论。
2.性习论
性习论是探讨人的生性(自然本性或先天因素)与习性(社会本性或后天因素)关系的理论。
3.人格的分类
主要有阴阳说、《尚书》的“九德”、孔子的三分法、刘邵的十二分法。
4.理想人格
《周易》的18种理想人格、孔孟的古人理想化法、老子的无为分法、庄子的理想人格。
5.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孔子提出的四种因素、孟子的四种善端、荀子的化性起伪的方法、墨家的“素丝说”。
6.人格心理的评估与考察
《尚书·尧典》中唐尧对舜的考察法、刘邵的“八观”“五视”法、诸葛亮的七种方法。
中国古代对人格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大致的特征:
(1)人格心理学思想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理想紧密联系;
相关资料推荐
[视频][视频]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心理学系833社会心理学(含人格心理学)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
http://byz.100xuexi.com/Ebook/133071.html
[电子书+打印版][电子书]许燕《人格心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http://byz.100xuexi.com/Ebook/64612.html
[电子书+打印版][电子书]郑雪《人格心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http://byz.100xuexi.com/Ebook/38607.html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博益智学习网http://byz.100xue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