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大华犯罪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2019-12-05 11:51:31)
标签:

博益智学习网

教育

 

 

[电子书+打印版][电子书]罗大华《犯罪心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免费下载地址http://byz.100xuexi.com/Ebook/150982.html

罗大华著《犯罪心理学》(第2版)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犯罪心理学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罗大华《犯罪心理学》(第2版)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罗大华《犯罪心理学》(第2版)教材为主,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犯罪心理学著作,整理各章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犯罪心理学相关辅导资料,对罗大华《犯罪心理学》(第2版)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内容简介

第1章 导 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犯罪人的基本特征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犯罪心理学研究方法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犯罪心理结构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犯罪心理机制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 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 盗窃、抢劫与诈骗犯罪心理

 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 贪污与贿赂犯罪心理

 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 性犯罪心理

 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 信仰型犯罪心理

 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 情绪型犯罪

 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不同行为方式的犯罪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 未成年人犯罪与女性犯罪心理

 14.1 复习笔记

 1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 不同犯罪经历的犯罪心理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 群体犯罪心理

 16.1 复习笔记

 1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 过失犯罪心理

 17.1 复习笔记

 1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 变态犯罪心理

 18.1 复习笔记

 1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9章 犯罪心理预测与预防

 19.1 复习笔记

 1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0章 犯罪心理学应用技术

 20.1 复习笔记

 2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1章 罪犯心理矫治

 21.1 复习笔记

 21.2 课后习题详解


课后习题答案

一、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学科性质

(一)犯罪心理学的定义

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的定义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之说:

狭义犯罪心理学为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

广义犯罪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课题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研究对象指犯罪心理或犯罪行为;

广义的研究对象指与犯罪有关的心理现象,除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对象外,还将被害人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判心理、矫治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和预防作为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

犯罪心理学以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1)犯罪人

犯罪人是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2)一般违法人

一般违法人指实施了违反刑法,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处理的人。

犯罪心理学之所以把一般违法人作为研究对象,是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虽然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在法律上有比较明确的界限,但从心理机制上看,二者往往难以区分;

大量的犯罪案例表明,犯罪行为往往是由一般违法行为演变而来的。

(3)虞犯

虞犯即最有可能犯罪的人,一般是指:

经常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者;

经常出入不良场所者;

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者;

参加不良组织者;

无正当理由经常携带凶器者;

人格有严重缺陷者。

(4)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

(5)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

(6)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

2.研究课题

本书是广义犯罪心理学,研究课题主要包括:

(1)犯罪心理结构;

(2)犯罪心理结构成因;

(3)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

(4)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

(5)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

(6)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

(三)犯罪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犯罪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与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犯罪心理学既是犯罪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介于这两门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如图1-1所示:

http://e.100xuexi.com/uploads/ebook/68e368f8de7f4638a38eb7f6b4073c02/mobile/epub/OEBPS/images/image003.jpg

图1-1  犯罪心理学学科交叉图

2.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学科

3.犯罪心理学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4.犯罪心理学是一门或然性学科

(四)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1.理论方面

犯罪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运用心理学原理解释特殊对象——犯罪人发生的犯罪行为的过程,必将揭示其特殊规律,总结出自己的理论。犯罪心理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可以丰富心理科学的内容,为提高整个心理科学的理论水平做出贡献。

2.实践方面

(1)犯罪心理学通过对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研究,为家庭、学校和社会提供一些犯罪心理学的科学知识,以便更好地培养和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为保证社会安定做出贡献。

(2)犯罪心理学通过对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的研究,为公安、司法、监狱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揭露和惩治犯罪以及矫治罪犯等犯罪对策的心理学依据和方法,以增强他们在犯罪对策方面的业务能力。

二、犯罪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

(一)西方犯罪心理学研究概况

1.犯罪心理学产生前的研究

在犯罪心理学正式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西方社会对变态行为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古代时期

人类对精神异常现象的认识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普遍相信是因为恶魔、上帝或神灵进入了一些人的头脑,才使他们变得精神异常。

进入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以后,开始有学者和医生对精神异常患者进行专门的研究。其中代表人物有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7)、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8~前347)、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这一时期的研究认为情绪因素、人格特征等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一样都可能是造成精神异常的病因。

(2)中世纪时期

迷信和鬼神学开始大行其道。在这一时期,仍有人对精神异常现象从迷信之外的方面进行了探索。

(3)文艺复兴时期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文主义的发展,许多国家的宗教、医学和哲学的开明人士开始追求理性的指引。在早期的科学探索中,代表人物有:阿克力巴(Agrippa,1486~1535)、魏耳(Weyer,1515~1588)和斯克特(Scot,1538~1599)。魏耳于1563年出版的《妖魔之误》(The Deception of Demons)一书,其中列举了巫妖的各种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忧郁、歇斯底里等,主张对其进行治疗,而非以残忍的方法进行折磨。至18世纪后期,欧美各国都对精神病院加以革新和改善,大力加强其人道化、医疗化和现代化的色彩。代表人物有毕乃尔(Pinel,1745~1826)、特克(Turk,1732~1822)、罗胥(Rush,1745~1813)、迪克斯(Dix,1802~1887)。

(4)19世纪以后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心理卫生的观念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以科学、试验为


相关资料推荐

[电子书+打印版][电子书]梅传强《犯罪心理学》笔记和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http://byz.100xuexi.com/Ebook/156105.html

[全套][全套]2020年吉林大学法学院637综合(法理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全套资料

http://byz.100xuexi.com/Ebook/86204.html

[全套][全套]2020年吉林大学法学院637综合(法理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考研题库【名校考研真题+参考教材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http://byz.100xuexi.com/Ebook/86205.html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博益智学习网http://byz.100xuexi.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