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渗透,培养数感——《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2019-12-08 14:38:35)分类: 案例分析 |
多方渗透,培养数感
——《分数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紫阳县第二小学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关于分数这类数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分数;能用分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分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基于此认识,结合刘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从以下几个片段简要分析分数这一类数感的建立与培养。
【片段扫描】
师:上周星期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明明和天天两个人约好了去公园玩,明明带了月饼,准备和天天一起分享美食,大家猜猜看,他可能带了几个月饼?
生:2个、4个、6个
师:如果明明带了4个月饼,每人几个?
生:2个
师:如果带了2个月饼,每人几个?
生:1个
师:可是,这个明明只带了1个月饼(出示月饼模型图片),这可怎么分呢?
生:分成两半,每人一半
老师随手将月饼模型图片撕成两份
生:不对,这样不公平,要两份一样多(平均分)
学生通过对折月饼模型,感受平均分。
师:(教师把模型贴在黑板上)指出这个月饼的“一半”在数学上我们也可以说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刚刚这个同学怎么给明明和天天分的月饼。(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
教师通过边说边写1/2(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1”份都是它的1/2)明确分数1/2的写法和各部分的意义。并介绍1/2各部分的名称。
【片段分析】
数感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现实生活情境与实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密切相连,不仅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数的感悟环境,也能让学生在数的认知上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发展学生关于数的思维。在此,刘老师创设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情境,通过猜一猜月饼的数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用整数不能表示出结果时,学生用生活中的一半来表示,教师就很顺利的引出了另外一种数1/2,这一学习过程自然又流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分数的产生过程,并积极探索分数,体会了分数产生的必要性,同时对分数也有了初步的感知。
【片段扫描】
(1)师:除了把一个月饼等实物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你可以分图形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你能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找到它的1/2吗?
学生动手操作。
师:分法不同,分出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能用1/2来表示呢?
生:因为都是把它们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师:请同学们也互相说说。
(2)师:你还能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也用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找到它的1/2吗?
生:展示成果,汇报交流。虽然它们的形状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是图形的1/2。
【片段分析】
数感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动手操作,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学生能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再加上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利用多种方法表示分数。在此,刘老师两次通过让学生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怎样表示图形的1/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相同图形的1/2和不同图形的1/2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表示图形的1/2。同时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创造1/2的过程,加深了1/2的理解,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这对后面学习其它的分数是有很大帮助的。
【片段扫描】
师: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观察这块巧克力你能想到几分之一?
生:1/16
师:你还能想到几分之一?
生:1/2、1/4、
师:你还能想的几分之一?
生:1/8、1/1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指出来,让学生更加清楚的看到这些分数的来源。
【片段分析】
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对此, 刘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巧克力找分数,老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断回答,充分说明学生切实把分数同生活联系起来,真正理解了分数的意义,不仅使学生在应用中提升了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也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学生在对生活中的分数的感悟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数感。。
【片段扫描】
教师讲《贪吃的八戒》的故事
师:孙悟空要分给八戒一个西瓜的1/4,结果他嫌少,想要更多,想要这个西瓜的1/5、1/6,结果孙悟空干脆给了他这个西瓜的1/8。
请你帮猪八戒想想,他到底是吃的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了。同伴交流。
生:越来越少。
师:为什么?
教师再让学生通过观察同一个图形的1/4、1/8感受每份的大小。
师:如果把它继续平均分成16份,它的每一份会怎么样?
生: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
由生活中的分物到分几何图形,再次感受同一个事物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份数就越多。
【片段分析】
刘老师在教学中通过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交流讨论八戒是吃多了还是吃少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几分之一的相对大小关系,同时理解同一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少。这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也是加深学生对几分之一的理解,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拓展思维, 丰富对数的认识, 感受数的意义,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为后续继续学习分数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知识得到积累, 思维品格得到提升, 进一步优化了数感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结反思】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刘老师这节课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数感,在动手操作中发展数感,在学生相互交流中,优化数感。学生的数感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