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质因数》教学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因数,知道合数能写成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能把合数分解
质因数,了解可以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分解质因数的过程,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技能,发展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数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学会分解质因数。
【教学重点】
认识分解质因数的过程。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温故预习
温故:
6的因数有:(
7的因数有:(
12的因数有:(
知新:
1.阅读数p38页例7,例8。
2.思考以下问题(口答):什么是质因数?
3.你还有什么疑惑?
二、课堂助学(一)
1.例7:你能把5和28分别写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吗?自己写一写。
5=1×5,
2.在这些算式中,哪些是5的因数?哪些是28的因数?
3.5和28的这几个因数中,分别有哪些是质数?
4.明确:在积是5的乘法算式中,1和5是5的因数,其中5是质数;在积是28的算式中,1和28、2和14、4和7都是28的因数,其中2和7是质数
5.像这样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6.追问:上面的算式里,哪个数是哪个数的质因数?1为什么不是5的质因数?1、28、14和4为什么不是28的质因数?
7.强调:一个数的质因数要符合两个条件:它是这个数的因数,它又是质数,这时它就是这个数的质因数。
三、课堂助学(二):
1.例8:把30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1)让学生在课本上尝试表示,把3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的结果。
(2)交流:把3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进行。
说明:把30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先写成质数2×15,15是合数,把它写成质数3乘5,这时乘数全部是质数;就把30写成这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30=2×3×5。可见,要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可以把合数先写成质数和另一个数相乘的形式;如果另一个数是合数,,再把这个合数写成质数和另一个数相乘的形式,直到分解成全部是质数相乘为止,象这样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2.讲解“你知道吗”
我们在上面是用逐渐相乘的形式分解质因数的,人们在分解质因数时,经常用短除法,大家阅读“你知道吗”,看看你能不能明白短除法是怎样分解质因数的。
讨论:短除法是怎样分解质因数的?
方法:每次用质数做除法,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每个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3.比较:我们上面分解时,每次用质数乘一个数,直到所有乘数都是质数为止,和用短除法的思考方法是相同的,只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过程简便一些。
四、同步训练:
1.练习六第4题(口答)
(1)35=5×7,5和7都是35的因数吗?都是35的质因数吗?为什么?
2.练一练:
把6和14分解质因数
6=(
3.下面那几个班级的学生可以分成人数相同的几个小组?那几个班不可以?为什么?(学生口答)
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确是能不能把全班人数平均分的问题。
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说明:一班,三班的人数是合数,可以写成两个不同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可以平均分;二班,四班的人数是质数,只能写成1和它本身相乘,说明不能平均分成几份,也就是不能分成人数相同的几个小组。
五、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巩固练习(一)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
6=(
21=(
24=(
2.练习六第3题
下面各数是由哪些质数相乘得到的?
15=(
26=(
3. 练习六第5题:
先圈出下面的合数,再把它们分解质因数。
7
(1)让学生圈出合数。
(2)让学生用尝试短除法把9和16分解质因数。
七、巩固练习(二)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
16=(
22=(
28的因数有:
3.根据36=4×9,4和9都是36的(
4.找出下面每组数中的质数。
(1)13,23,33,43.
(3)17,27,37,47.
5.你会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数吗?(练习六第7题)
10=(
14 =(
18=(
18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