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阅读《红楼梦》浅谈读书方法论

(2020-12-10 11:06:50)
标签:

红楼梦

源氏物语

比较文学

分类: 读评

从阅读《红楼梦》浅谈读书方法论

人在旅途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按照时间年代顺序,又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名著。其章回体结构以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为楔子,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与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及大观园中一群女子生活为线索,真实而深入描写了日益丰富的人性与生存环境(社会制度、家族结构和封建礼教等桎梏)的冲突,人性被压抑的痛苦,寻求人性解放而进行的挣扎与反抗。

毫无疑问,《红楼梦》展示了古典汉语和博大精深封建传统文化的隽永魅力——才子佳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踏雪赏梅……一群少男少女何不食肉糜,在富贵温柔乡里的青春逼人气息,令人心旌摇曳。从蓬头稚子到白发老翁,人生不同光景品读红楼,心境大不同。手不释卷,一读再读,真可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后四十回传为高鹗所续,诚如张爱玲之人生三恨——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于我等痴人看来,后四十回实在是狗尾续貂:写到宝玉侄子,贾珠与李纨之子贾兰同叔叔一同取了功名。算是了却贾府因政治靠山——元妃(贾元春)薨逝后,获罪被抄家,江河日下后,宝玉父亲贾政谨记老祖宗遗志,重走仕途,重振门楣之夙愿。

宝玉出家,无人能阻拦其心志。续写者却道宝钗有了宝玉的遗腹子,令宝钗生命有盼头。逝者不可追。又一轮儒家文化生生不灭轮回开始。此其凸显不可小觑局限性:说到底,道家(林黛玉为代表,看得开)、释家(贾宝玉为代表,放得下),未能战胜儒家(薛宝钗为代表,拿得起)。黛玉焚烧诗稿魂归离恨天,宝玉哀莫大于心死遁入空门,看似“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果真如此?诚如脂砚斋对栊翠庵中姑子妙玉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真是败兴。如斯书写,不啻于将整书价值归零,迂回到原点。周知,惟思想百家争鸣,才能让饱受儒家文化荼毒的社会大众从封建等级森严桎梏中解放出来,真正赢得人性的解放,藉以推动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儒释道并存,三家思想文化皆不缺位的社会,趋于理想的大同社会。譬如历史上曾为日本良师之盛唐。

再论及内核之空灵,男女主人公觉悟程度,《红楼梦》又实在不如比其早出整整七百年——诞生于日本平安时代,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曾为宫廷女官女作家紫式部之《源氏物语》(被称为“日本红楼梦”)。《源氏物语》奠定日本文学自平安时代开启的物哀情怀写作之风。紫式部堪为承袭传统写作日本近代以来文学鼻祖,多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日本作家之开山祖师婆——每一位日本诺奖作家写作意识里,都有浓郁化不开的物哀情怀。这是紫式部予日本文学之精神滋养,源源不断。反观《红楼梦》显然未抵达此精神高度。

《红楼梦》后四十回活用春秋笔法,曲笔隐晦。可叹曹翁呕心沥血,十载光阴书写,增删数次,未完之作沦作名利囊虫阴谋战利品,粉墨登场哗众取宠制造噱头,误导世人无数。任再迂回,其本质旗帜鲜明为封建文化糟粕招魂,这是《红楼梦》后四十回莫大败笔之所在,怎教人不扼腕怅恨不已!

末了,再浅论一点读书方法论。依吾拙见,读书并非一味摇头晃脑,煞有介事,盲从权威,鹦鹉学舌甘作复读机背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大大有悖于读书之初衷、意义。惟细致深入,择其精华,去其糟粕。洞若观火,明辨真伪。用心阅读,感同身受,攫住精髓,简明扼要阐述“同”与“不同”。 “我”自始至终在读书,而非“他”在讲书,拾人牙慧,味同嚼蜡。则读书要义是为抵达也。

 

于杭州,20201210/1046

从阅读《红楼梦》浅谈读书方法论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以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