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闻艾香
(2019-06-06 21:39:11)| 标签: 情感 | 分类: 随笔 | 
端午闻艾香
◎人在旅途
 
又及一年一度端阳节。
遵江南钱塘旧时习俗,要吃“五黄”: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黄酒。下班后遂奔赴菜市场,为明日家宴聚会未雨绸缪。一并少不得门楣上悬挂,寓意辟邪的菖蒲艾叶,还有节日象征——粽子。
节日,图个仪式感。阖家团圆,和和美美。
人到中年万事休。这些年,不断经历猝不及防的生离死别。悲恸伤楚之余,情感愈发脆弱,对亲情依赖愈发见深。《古诗十九首》云: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心之所系,乃北风乃南枝。
北堂种萱草,花开不见还。父母在,不远游。亲人在哪,家就在哪。有家就有根系,不管走多远,都能记得深夜亮着的那盏明灯。不管怎样痛苦迷失过,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将菖蒲艾叶插于门窗上,思忆绵绵。记得儿时,家乡有给初生儿用艾叶洗澡一直到满月的习俗。民间有吃艾叶治百病一说。苦艾可居得中医里一味重要良药。奇特香氛可驱蚊蝇,可禳毒气。
沉浸在艾叶馥郁中,又不由想起外婆。虚度半生,老人家对吾影响深远。虽去世十余年,但时常在午夜对伊魂牵梦萦,音容笑貌如在昨日,浮现于眼睑。
记忆中,每逢端阳节,外婆便早早准备好为女儿一家子辟邪的大把翠碧芬芳艾叶,喷香的栀子花,装在网兜里染红的鸡蛋,香糯可口的粽子……如若世间少却外婆这样伟大的女性,我想:我们姐弟的童年便少了许多鲜活,而倍增如许沉重、苍白。
外婆对我们的爱,如门楣上端庄悬挂的艾叶一样,是持久而深沉的。在伊拙朴课堂里,我们学习了到这人世走一遭必不可少的课程——关乎善、爱,以及舍得。
端阳节,源自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含恨投进汨罗江的纪念日。年少时,对其膜拜不已。甚至一度以屈子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奉若圭臬,在同学录上郑重写入,视作一种精神传承。
入世渐深,慢慢悖离初心。一度茫然不知所措,本真纯朴面容被社会染成大花脸——简直比舞台上小丑还难堪呀。
这是何其的生命不堪承受之重呢!在匆匆忙人群中随波逐流,在别人故事里唱着自己的悲欢离合……有时在深夜,心痛不能自持。想起儿时外婆严苛的教诲,羞赧无以复加。
这清明艾叶香,是与芈灵均、外婆一次隔世离空的倾心交谈。我知道,无论历经怎样的沉沦,阵痛之后,又将义无反顾踏上灵魂返乡之旅。
艾(爱)是连接人世情感不灭的绿丝带。艾(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艾(爱)是生生不息。
端阳有艾,静闻艾香,真好!
 
于杭州,2019年06月06日/21:38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