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存记
(2018-10-28 21:09:17)
标签:
良师益友谦谦君子温润如玉雷峰塔净慈寺保俶塔 |
分类: 随笔 |
一日存记
◎人在旅途
昨日在浙大紫金港校区考试时,收到北外石老师信息。告来杭开会,若行程宽裕,可望一叙。
屈指一算,距上一次于“花港观鱼”寻访拜谒林徽因纪念碑幸会石老师至今,已过去六载有余。光阴如梭,时不待我,奈何哉!
石老师午后散会,约定下午两点钟在雷峰塔景点碰面。将小屋卫生拾掇完毕,乘坐35路公交至吴山花鸟市场。下车后,一群莘莘学子上前,谦卑有礼询问:“阿姨,我们是湖州长兴小学生,礼拜天进行社会实践。请问,您能支持我们,购买一件小饰品吗?”
闻之欣然答应,温和道:“好的。支付宝可以支付吗?”旁边一领队小女孩一边点头,一边跟我解释学生们此举非推销目的。花费15元选一个世界杯小挂件,微笑说“没事,我懂。应该无条件支持小朋友们此举。”听闻此言,小朋友们一起鞠躬,颇感受之有愧。
离开后打出租车至雷峰塔景区门口,不多久石老师赶到。多年不见,石老师依旧不改谦谦君子、谦卑严谨学者风范。倒是我,历经生活沧桑。难掩臃肿、憔悴。换作寻常趋炎附势之辈,我此番身陷囹圄,即就不落井下石,也惟恐避之不及。
宽厚温润如石老师,丝毫不戴有色眼镜看人。依稀如往日般礼贤晚辈,不吝提携相帮。一路谈及北外乔木、展江、丁启阵等教师,石老师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他们不同境遇深表痛心。毫无惺惺作态之虚浮骄矜之气,让人感到在这人心浇漓的年代,一位耐得住寂寞,执守杏坛三十年,潜心做学问的知识分子的满腔浩然正气。
见面必得石老师惠赠佳作。算起来,手头这本《丝路烽烟》是蒙恩石老师不远千里为我带来的第三本珍贵学术著作。心中感动萦怀,无以言表。
出雷峰塔,及净慈寺,又至宝石山保俶塔。下保俶塔,进半山腰上已故的浙江文学院院长盛子潮先生及夫人朱锦绣女士创办的“纯真年代”书吧。触景伤情,回顾2013年前曾与子潮先生在微博插科打诨过往时,不免对盛先生的英年早逝欷歔不已。
石老师一再责备不日前去京城不招呼。羞愧回答:“石老师既要带博士,又要带硕士,还要教授本科生课程。除此,还整天端坐书斋写论文研究学术。因行程紧张,实在不敢叨扰您。”
下得宝石山,共用便饭后,辞别石老师。约定他日有空再去北平,定去石老师执教的北外校园观摩大好风景。平庸之辈若我,能得良师多年谆谆教诲,实在是莫大之幸。
回到家中,正是万家灯火时。感念良师深厚学养与谦谦君子品格,提笔是为记。
于杭州,2018年10月28日/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