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绘本资源打造高效课堂——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
(2020-03-25 11:21:57)
标签:
华夏教师杂志社华夏教师教师教育 |
分类: 美文欣赏 |
善用绘本资源 打造高效课堂——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为例
张昌蓉
福建省尤溪县实验小学
摘
绘本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本身的绘本资源和课外绘本资源,具有艺术性、人文性、直观性、生动性等特点,提供视觉传达和文字表达来提升情感共鸣,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独特和不可代替的教育价值。本文基于此,从儿童兴趣及生本的理念出发,探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如何善用绘本资源,创新教学内容、教学设计与活动方式,以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绘本资源;
一、巧用绘本观察,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而言,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积极调动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建构轻松和谐、亦师亦友的教学生态。而绘本资源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对儿童现实生活的升华。教师可以利用绘本中的丰富插图信息引导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细致的观察,使其逐步建立对“德育元素”的直观性认知,从而知晓生活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恐惧、如何关爱别人、如何与人相处等等,实现绘本插图与小学生情感的“互动对话”。比如:欣赏绘本故事《拖拉鬼的生日派对》时,就可以让小学生认真观察多纳举办生日宴会需要准备一些什么?这些东西我们是提前准备呢还是快到生日派对的时候才准备呢?引发学生发散思考,导引出生活中拖拉是一种不好的生活习惯,使学生形成生活中的事情要完成的道理。可见,绘本中所具有的直接或间接的道德教育,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依托绘本资源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巧用绘本观察,利用学生直观性思维的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形成师生共进的教学课堂。
二、活用绘本课件,整合课堂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主渠道,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结合教材,活用绘本课件,实现图文与生活的对接,用绘本中的内容去触动学生,进而牵引学生心动、情动,打开学生的情感之门,使学生产生共鸣,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充分了解课标、教材、学生的基础上,整合课堂教学资源,制作精美的电子课件,把绘本中的插图放大、剪接,把生活中的一些内容进行加工,嵌入到课件中,并对一些内容进行动画处理,增强绘本的立体感,从而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为教师进行德育引导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在教学绘本故事《拖拉鬼的生日派对》时,教师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课件中插入“吃饭拖拉”的图片故事。老师问:图中的爸爸妈妈叫小男孩来吃饭,可小男孩在认真地玩魔方,他觉得魔方很有趣,这个时候的他认为吃饭和玩魔方相比,还是玩魔方更重要。看来当我们对某件事情不够重视,也会导致做事拖拉。因此啊,小男孩的爸爸妈妈有一首儿歌想要送给他:“生活中的小拖拉,时常会说“等一下”。凡是都要“等一下”,多少时间溜走啦!”现在我们一起来大声读给这个小男孩听一听,好不好?小男孩听你们读完,立马起身吃饭去啦,你们个个都是最棒的小老师!通过对这个故事的教学可以看出,教师用生动的课件说话,用鲜活的生活案例说话,让学生树立了时间观念,强化了学生对课堂的接受度和认知度。
三、妙用绘本故事,塑造学生良好品格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把塑造学生良好品格作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教师对绘本资源的故事进行精讲、细讲,讲到学生的心坎上,引导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绘本资源是道德与法治课程开放延展的一扇窗,教学内容中编排了较多蕴含丰富生活哲理、道德涵养的故事,从德育故事到科普,从习惯培养到安全自护,能够涵盖道德的与法治课程大多数方面教学内容,能有效培育小学生公共生活中的公民品德与个体生活中的道德良善。假使教师能够将绘本故事巧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并结合小学生的生活世界进行个性化加工,引导小学生听故事、思行为,必然能引导小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深刻思考绘本故事的德育内涵,从而增强学习效果。比如:在欣赏绘本故事《拖拉鬼的生日派对》时,教师就编制了几个小故事:一个是关于搭乘动车、飞机因为拖拉误点而没有办法出行的;一个是因为吃饭拖拉,饭菜凉了才吃,导致拉肚子的。通过这些生活中关于拖拉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思索早上起床拖拉、穿衣服拖拉、刷牙洗脸拖拉、吃早饭拖拉、上学路上拖拉等等一系列日常现象的危害性,明确做事不拖拉的重要性,形成生活细节不拖拉的好习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学生做事拖拉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可见,妙用绘本故事进行教学,学生乐于接受,教育效果明显。
总之,绘本是小学生最为直观、最易接受、最为敏感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科学利用,以此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比对、思考,从中获得德育涵养,进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最大限度地凸显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2]
[3]
CAJ下载
相关文档:
华夏教师 2019年32期杂志目录
华夏教师 2019年31期杂志目录
华夏教师 2019年30期杂志目录
华夏教师 2019年29期杂志目录
华夏教师 2019年28期杂志目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