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奖励制度在小学课堂教学的运用
(2019-08-15 11:53:57)
标签:
华夏教师华夏教师杂志社教师 |
分类: 美文欣赏 |
差异让英语课堂绽放光彩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
论奖励制度在小学课堂教学的运用
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册山办事处中心小学 张晓敏
[摘 要] 在小学生的教学中, 可以发现有很多教师使用奖励这 种方法来吸引学生,也可以说是通 过奖励来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 课堂上。 那么,这种奖励机制有什 么好处呢,又有什么弊端呢? 我们 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奖励机制并合 理运用发挥出最佳的效用呢?
(一)精神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教师都是有着极强烈的崇拜感的,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模仿教师或者学习教师的一些言行举止。由于小学生对于教师的这一种心理,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带有赞美性的、夸奖性的、称赞性的话语来鼓励学生或者激励学生,让他们产生无限的动力,产生被认同的自豪感与自信心,使得他们在学习中积极表现,想要努力地表现自己,避免自己让教师感到失望。
这就是教师的精神奖励的作用。
(二)物质奖励延长奖励时效性
一些低年级的教师会坚持实行“小红花”、“小红旗”等制度,等到小学生积攒到一定数量的小红花或者小红旗的时候就可以从教师这里兑换一个奖品,学生们为了得到奖品,就会特别积极地表现自己,并且这种制度保证了奖励的长期性,学生不会因为一次表现得好就获得奖励,而是因为不仅能表现得好还能一直保持好的表现,这是难能可贵的。其次还有比如教师奖励学生一些可以保存得比较久的物品,学生每次见到该物品就会想到教师的鼓励,就会更加的精神百倍,这也是一种延长教师的奖励的时效性的一种好方法,如教师奖励每次班上一个近期表现最好的学生一个橡皮,学生每天都会见到那块橡皮,就会每天都想到教师的鼓励,每天都会受到一种内心的鼓舞,学习自然就会更加的有动力。
小学教师与小学学生可以说
都是“身经百战”的人了,小学生从 幼儿园起就每天接受着各种奖励 机制的鼓励, 升到小学生之后,如 果没有一些新的花样,还仍旧只是
之前的那些奖励,未免就会让小学 生失去兴趣。其次教师也是经历过 很多届小学生的,对于小学生的各 种奖励方法可谓是耳熟能详,同时
也能够熟练自如地进行运用。教师 与学生的驾轻就熟导致在小学的 奖励机制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有 一些疲软的现象,教师有时候就会
忽略掉奖励的本来意义,或者就是 机械地进行奖励流程,仿佛是为了 完成任务一般,并且这样的奖励学 生也没有多大的兴趣。 久而久之,
奖励越来越流于形式,逐渐地失去 了本来的意义。
(二)奖励对象“厚此薄彼”
小学生的学习发展到一定阶段,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一些思维发育较快的学生就会学得比较轻松,学习也会更加地优秀一些,而一些思维发育较缓的学生就会有些稍稍跟不上进度,或者一些心理发育已经到达一定程度的学生会更加爱说话,也会说话,也就是俗称的“讨喜”,但是一些沉默寡言的孩子就会有一些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冷落。教师在奖励中就会不自觉地偏向于学习好的,表现好的,积极的这些学生,有受到奖励的就会感觉到特别开心,但是一些没有受到奖励的就会有些受打击。教师的这种看似“厚此薄彼”的教学奖励会让一些学习好的越来越好,但是对于一些表现稍差的学生来说,会感到不被教师所关注,感觉不被教师所认可,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
(一)强化奖励作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等,都是喜欢被人夸奖、被人表扬的,他们会因为一句“你今天真好看”而高兴一中午,也会因为一句“你怎么 这么不小心”
而伤心难过一整天。因此,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这样一个心理特征,将教学中一些有利因素综合起来,建立健全相应的奖励机制,利用奖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外界的肯定与认可,这样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一个基本的是非判断,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设计一些有层次性的奖励机制,扩大奖励面
教师在奖励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设计的时候要有一定的层次性设置,尽量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到教师的奖励,使他们感觉到来自教师的认可与关注,避免让一些没有接受到奖励的学生产生心理落差,逐渐地失去争当优秀的积极性,也慢慢地失去学习的信心。
总的来说,奖励是一项非常好的运用外在影响来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动力因素,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教师也能够借助奖励来寄托自己对学生的关怀,奖励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使得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得以被拉
近,使得学生更加的喜欢教师,喜欢教学,喜欢学习。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翻转课堂下初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差异让英语课堂绽放光彩
小学数学有效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
对话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体育锻炼有效缓解学生焦虑的实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