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莫厘峰下翠峰寺《诗话江南·吴中好风景》第十五辑

(2022-04-14 19:23:10)
标签:

吴地记

吴中好风景

莫厘峰

翠峰寺

分类: 2022

“吴地记”更新,《诗话江南·吴中好风景》第十五辑为《东山群峰》。我们终于要去东山了,我喜欢东山。这一周是登山,杨老师透露下周将观湖,期待。

本周收诗七首,依次为:清·朱鹤龄《山石次昌黎韵》、清·柯崇朴《登莫厘峰》、清·钱大盺《莫厘峰》、清·吴伟业《登东山雨花台》、明·吴明翰《题翠峰寺》、清·陈文述《碧螺峰》、清·陈文述《葑山》。

我选了钱大盺的《莫厘峰》和吴明翰的《题翠峰寺》。


莫厘峰

清·钱大盺

浮空遥见翠芙蓉,磴道盘旋上几重。

橘社茭田长有岁,春云秋月若为容。

僧寮处处藏深坞,村市家家占一峰。

直到莫厘最高顶,洪涛万顷荡吾胸。


首联写登山之始,对莫厘峰的第一印象。一朵翠芙蓉隐约浮现在云天,脚下的石径盘旋而上,似无穷无尽。只知道芙蓉是长在水里的,白色的红色的,谁见过翠芙蓉,且盛放在云天,它美得不似在人间。莫厘为东山最高峰。

颔联颈联写登山途中所见。橘园茭田长势喜人,像是春光秋月为它们妆点了姿容。山坞深处,常常在一派翠色中隐现点点寺庙的明黄;而那些小山峰上,则散落着村庄农家。这两联读来,有一种过日子的安详富足。东山出洞庭红橘,茭田是种茭白?农家人靠天吃饭,丰年在望那自然是从春到秋的赐福。去东山西山,常感叹小庙之多,这里的乡民们对神灵的敬畏是日常化的,村口路旁,进庙里来的都是熟悉的乡邻,一口乡音。

尾联写登顶。洪涛万顷荡吾胸,应该是离水面很近才会有的感觉,可是,我两次登莫厘峰顶,记忆中好像离湖岸很远,水天一色的辽阔感,但要看波涛似不大可能。且存疑,下次再上莫厘峰验证。


题翠峰寺

明·吴明翰

野服乘春到梵宫,上方佳境似崆峒。

藤萝翠扫千峰雪,薝卜香传一殿风。

闲听磬声知定起,静依潭影觉情空。

清时未许投簪绂,此意还应问远公。


这首题佛寺的小诗弥散着禅意。

首联写自己踏春翠峰。乘着春光,穿着舒适的便衣来到翠峰寺,佛门佳境好似崆峒。崆峒山位于甘肃平凉,以山色秀美著称。有意思的是崆峒为道教胜地,将它来比佛寺,可见诗人眼里并没有刻板地去区分,他只享受这春光山色。

颔联承“上方佳境”展开。藤萝长出了新芽,这翠绿一扫千峰残雪;薝卜花盛开,随风送来佛殿之异香。一视觉一嗅觉,一远一近。薝卜,佛经中记载的花,色黄,香浓。

颈联转向自己的内心。佛堂磬钵声悠长,合着这一声一声的敲击,心也慢慢沉静下来;眼前一汪潭水,唯倒影幽幽,似觉情色皆空。

尾联表达一份意趣,似对禅佛心有所动。天地清明祥和,我不妨卸下这身冠簪缨带,自然,这还得要请教一下慧远公吧。清时,指太平时代。簪绂(zan一声 fu二声),仕宦者的礼服佩饰。远公,东晋高僧惠远,主持庐山东林寺,陶渊明与他谈禅论道。诗人并非真要脱下官服换袈裟,他只是在表达此时此刻在翠峰佛寺所获得的愉悦体验。


查了一下,翠峰寺位于翁巷古村翠峰坞,始建于唐末,席温将军隐居莫厘峰下,晚年皈依佛门,舍家为寺。宋时有雪窦、天衣两位高僧,成为江南名刹。宋明清三朝,范成大、王鏊、申时行、沈周、唐寅、文徵明等都游览过翠峰寺,留下诗文。翠峰寺现已不存,但有遗址。我知道大概的位置,就是地图上的古雪居。数年前去过,我们从那里攀小路登上莫厘峰。那里是一大片橘园,有一顶小拱桥,应该就是香花桥,但以前对翠峰寺一无所知。

想去东山,再去翠峰坞看看香花桥,登上莫厘峰望望太湖。但眼下只能搁置,哪里也不能去,静默,静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