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哲学》读后感
 (2018-05-23 16:39:51)
	
			
					(2018-05-23 16:39:51)		| 标签: 读书哲学 | 分类: 樊登读书会 | 
苏格拉底认为,哲学能够改变人,给我们带来幸福,只要我们省察自己的信念,选择改变它。我们有能力治愈自己,而且,这种能力是内存于心的,不需要向教士、药理学家、心理分析师去祈求救赎。受此启发的认知行为疗法,用实践证明,苏格拉底是对的。
斯多葛派代表哲学家叫爱比克泰德,他列了一个清单,诸如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名声、我们的生长环境、我们的老板、我们的死亡等等,都处于不在我们控制的领域。而我们能控制的领域极其有限,清单中只有一项,就是我们的信念。虽然有限,但这个小窗口却是人类自由、自律和独立的基础。
爱比克泰德说,我们经受的大量的苦难,都源于我们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我们试图向不能控制的领域中的某些东西实行全面的主权。
第二,我们没有承担起对另一个可控区域,即我们的思想和信念的责任。
所以,当我们未能如愿控制本不由自己掌控的东西时,会感到无助、愤怒、焦虑、抑郁。我们不肯承认自己可以控制信念,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归罪于外界,我们的父母、老板、环境等等。许多精神疾病和情绪紊乱,都源于这两种致命的错误。比如,社交恐惧症的人,就沉迷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对爱自己、接受自己的途径充耳不闻。
宁静的秘诀: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改变我能改变的一切,并且拥有区分二者的智慧,就是通向生命宁静的秘密通道。这也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关注圈”和“影响圈”的理论所呼应。
斯多葛派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其中“在一些事进行时,不要让自己的精神烦恼,它们不在乎你的烦恼”让布雷特恍然大悟。他突然明白,如果自己不让外界的事控制自己,它们就控制不了自己,他唯一能控制的就是自己。他本可以把这一切当托词,养成受害者思维,但是他认识到因为别人而让自己过得悲惨没有意义,他选择了另一种生活,并且做到了。
斯多葛派的主张或许不难理解,但抵达主张的路并不好走,只有善于自省的人,才能不断跟踪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行动,把恍然大悟的感觉执行下去,一步一步拖着自己离开旧有的轨道。
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类的意识是宇宙之花,虽然微小,但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思考人生,并改变它们,而不是困于其间。
摘录:
——古希腊斯多葛派哲人爱比克泰德说: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
——苏格拉底坚持认为,你的哲学(你如何理解世界,你认为生命中什么很重要)跟你的精神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不同的信念导致不同的情感状态。“照料我们的灵魂是我们的责任”。
——哲学是一种训练,一套日常的精神和身体锻炼,会随着练习而变得更加容易。
——真正有价值的不是他们的房子、职业或名声,而是他们的灵魂,所以外界的一切都不会真的伤害他们。
——赫拉克利特写道:对神来说,一切都很美,都是它们应该是的样子。人却会把事物看成好的或是坏的。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