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2018-12-31 19:06:17)今天参加了湖里区的教研,听了一节研讨课《商不变性质》,课后结合今天的讲座,我有很深的体会,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进行实验探究。当对要探究的问题,初步形成假说、猜想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停留在猜测阶段,没有真正的内化,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要求学生“做出来看一看”,这也是数学课在对猜想进行推理证明前所进行的必要步骤。
如在这节课学习“商不变性质”时,当学生提出“被除数变大后,除数不变,商也变大”等猜想,可以引导学生:“你们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在除法运算中真的成立呢?”学生通过举例、验证,有些表示赞同,有些甚至会毫无疑问,但当有一个学生发现9÷3=3,10÷3=3……1商并没有变时,引起了激烈争论。当场就有一名学生反驳:“有了余数,就说明结果变大了。”学生在争论操作感知时,对商不变性质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合情推理能力也得到了培养。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用类比、特殊化等合性推理的方法选择特例或设计实验来检验猜想,并引导学生用学科规范的语言表达结论;同意时还要注意保护得出“不同”猜想的同学的积极性。在逐步形成结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暴露出合情推理的思维过程,并使之得到优化。
日本的著名教育家米山国藏曾说:“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数学教育,发现学生们在初中、高中等接受的数学知识,出校不到一两年,很快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唯有深深铭记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的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却随时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不同教学时如果能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也就会因此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对于老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优化教学条件,提升教学水平和业务水平;对于学生,不但能使学生学到知识,会解决问题,而且能使学生掌握在新问题出现时该如何应对的思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