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个人的强大,都藏在教养里

(2022-06-26 10:18:04)
标签:

杂谈


曾听过这么一句话:
“一个人的脸,就是外在的皮囊。而真正决定一个人形象的则是另一张脸:教养。”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却是万里挑一。
       说穿了,一个人的灵魂,也是涵养的表现。
       因为细节里藏着修养,而修养又滋润着灵魂,一个人有多少修养,通常就能够展现出多少的魅力。
       当然,当一个人体验到了教养所带来的“好处”,就会更加情愿去提升自己的眼界、格局。
        同时,眼界和格局,又反过来影响着一个人的教养,渐而形成了一种涵养。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一个人的强大,藏在教养里。
教养使人谦逊

       真正有教养的人,总是能够做到心平气和地跟自己相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基于彼此之间的三观。
       只有具备基本教养的人,才能同其他人交流沟通,相处共事。
       试想,一个人若是连基本的交往教养都没有,逢人就诋毁、谩骂、中伤,嘲讽、贬斥。久而久之,怎能有人愿意跟这样的人相处?这类人,在生活里注定是会遭人疏离、唾弃的。
       而这些人哪怕陷入悲苦的境地里,也不会有人心生怜悯,因为这类人就是典型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反之,一个真正有涵养、有教养的人,哪怕在现实里没有什么朋友,平日里也喜欢独来独往。但并不影响他们很容易得到他人的好感,甚至越来越多的人甘愿去探索、追随他。这就是人格和智慧的魅力,可说到底,也是教养的力量。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君子非但要博学,更重要的还是要做到知礼。
一个人若是连最基本的道德修养都没有,又如何做到得人心,服人意?故,我们都需要知道教养的益处,更需要做到如何去练就一身的教养。其实,教养在现实里,非但装不出来,更是无法轻易习得的。它是人前的约束和克制,更是人后的自律和坚守。
        自律地打磨、思考、反思与总结,同时也要做到沉下心来独处,彻彻底底地感悟一番。
       当我们真正明白独处的作用时,就会知道可以随时随地跟自己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而一个有教养的人,他们很清楚自己有多少能力,更可贵的是,他们也能够准确地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取长补短,或是包容自己的短处,活出自己的长处的人,无疑是高情商的。而这样的人,在现实里,也的的确确能够在跟别人相处的时候,给到别人更多温暖、舒服的感受。
       这就是一个人教养的力量。
       尽管人与人之间有着太多的差异性,无论是在出生、环境、性格以及教养上。
有教养的人会深刻地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相通的。
这种相通性,就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渴望着拥有美好的事物。
一个人的强大,都藏在教养里

      罗马诗人贺拉斯的诗篇里有说过这么一句话:“他们的慧耳能准确聆听缪斯之声,他们的灵魂能远离庸俗的嫉妒”。其实教养的核心,就是懂得、舍得、容得。懂得理解和体谅,舍得所拥有的的,容得自己所看不惯的。眼界宽了,格局大了,你看到的世界,也就不一样了。而你看待这个世界的眼光,自然温和了、谦逊了、舒服了。

         教养使人理智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达克效应”,说的是素质越低的人,越容易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人若是教养低了,见识自然就窄了。一个人的见识窄了,说到底最终伤害的只有自己。因为当别人发现你的格局不过如此,眼界也不过如此的时候,便会疏远你。可你若是还在原地坐井观天,总觉得自己没错反而对,生命里的美好只能让你推离得越来越远。
       诚然,一个内心丰盈的人,从不会将优越感投射在脸上。
因为他们知道,一个人最大的优越感,应该是来自内心里的谦逊、温和、理性以及从容。理性的人,包容性从来都比容易感性的人来得更加稳定、沉稳。不炫耀自己的成就,不贬低别人,心怀善意,更有一颗理解以及包容的心。换位思考,洒脱面对,不给别人添麻烦,不给自己找罪受。
       真正的教养,是能够顾及到他人的难处,也能够理解自己的苦处。
奥斯卡·王尔德说:“每个圣人都有不可告人的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洁白无瑕的未来。”
       诚然,一个理性的人,看待事物总是多面性的,不会轻易地否定,也不会盲目从众。遇到问题不会轻易问对错,而是探究源头。
为什么呢?因为理性的人,他们在遇到了难题之后,本能地清楚事情既已发生,对错便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该如何在这个问题上找到源头答案。找到了源头答案,才能看清事情的本质,往后才不会重蹈覆辙。所以,理性的人,遇到问题并不会急着去责备别人,或是将责任归咎于别人身上,而是懂得如何处理问题。这就是教养所带来的强大。
一个人的强大,都藏在教养里

        《哈利波特》作者罗琳说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真正的教养,不要看他如何对待比自己身份高的人,要看他如何对待比自己身份低的人。”深以为然。
       人都有“欺软怕硬”的天性,这是人类的劣根性。
而一个理性且有教养的人,他们所关切的从来不是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或是权势。
他们更在乎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和公正,是能够做到权衡事物的轻重,能够原则地对待任何事物。所以,一个人具备教养的人,哪怕生活里遭来横祸,也能够继续同这个世界保持情感的、关切的联系。
       既会理性又认真地对待每一个不起眼的人,也不会迎合或是奉承每一个身居要职之辈。从容、淡定,有傲骨,有教养。

         教养使人强大

       一个人的强大,藏在教养里。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
反之你会发现,一个弱者,总是习惯性地埋怨生活,小瞧别人,还喜欢自我膨胀。
无疑,这些人非但能力平平,教养也很难说得过去。
       因为金子之所以到哪都会发光,并非因为它所处的地方不同,完全因为它的实力就摆在那。因此,教养的大小,注定了自身能否走得更远。
作家余秋雨曾在德国旅游过一段日子。他说了这么一个故事:
       有天心血来潮想要租个房子,好好休憩一番,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座房子,打算跟房东租下来。
      房东是个老人,在得知了余秋雨的需求后,并未第一时间答应签合同,而是说了这么一句:“你还未了解清楚,也不知道好坏,可以先试住几天,等拿定了主意,再来签订长期合约吧。”
       余秋雨便听从了老人的话,先试住五天。
      五天之后,余秋雨有意再续,准备跟老人签长约。
      可前一天,因为自己的不小心,打碎了老人房子里的一个玻璃杯。
余秋雨连忙打电话跟老人道歉。
       老人大度且温和地说:“不要紧,你也不是故意的,明天我再拿一个新的来就好。”
       到了第二天,老人拿出了带来的新杯子,然后又问玻璃碎在哪,余秋雨指了指门口的垃圾桶说在那。
       老人翻开垃圾袋,找到了玻璃碎片,突然阴沉着脸说:“房子不租给你了。”
这下余秋雨懵了,诧异地问道:“是因为我打碎了你的玻璃杯,惹你不高兴了吗?”
老人淡淡地回了一句:“不是,因为你心中没有别人。”
       随后,老人将垃圾袋里的东西倒了出来,将玻璃碎片跟其他人垃圾分开,再一片一片地分离好,装在了一个小盒子上,并在盒子上写了一句:小心,玻璃。
        看到了这一切的余秋雨,顿时觉得脸上已经热了。
        什么是教养?这便是教养,什么是强大?这便是强大!
        英国作家波伊斯说:“任何人,不管多么博学,只要他的学问和生活之间还存在着一段尚可估量的距离,就都称不上是有教养的人。”
        真正的教养,是能够融入在生活小事上的:扔垃圾的时候,懂得垃圾分类,会想到收垃圾的人是否方便处理;雨天开车经过人行道的时候,会想到路过积水区是否会溅水给路边的人;在公共场合里开门的时候,会小心打开门,为的就是避免撞到身后的人。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而不是纯粹做给别人看。
       因为,强大且富有教养的人,从来不需要刻意去夺得他人的好感和喜欢。
正如契诃夫所言:“在男人身上,智慧和教养最要紧,漂不漂亮,对他来说倒算不了什么。要是你头脑里没有教养和智慧,那你哪怕是美男子,也还是一钱不值。”
        而生活里,聪明人都会选择跟有教养的人在一起。因为他们也知道,跟这样的人相处,踏实、安心,自在。不用担心遭受伤害,不怕受人算计和中伤,轻松惬意,随性舒服。
      说到底 ,有教养和没教养的人的区别在于:
有教养的人相处起来令人舒服惬意,如沐春风,而没有教养的人,则是如鲠在喉,如芒刺背。
       愿你骨子里有教养,心底里装满善良,维护好自己的“第二张脸”,在人间里,活出自己的锋芒。

    (本文作者:叶文稿。来源:洞读)

一个人的强大,都藏在教养里

一个人的强大,都藏在教养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