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2019-06-13 18:03:46)
标签:

杂谈

       端午节,女儿女婿带外孙女从西安回到铜川,他们想出去转转,但不知去哪儿好。我想了想,听说黄堡孟姜塬村新近建设了一个乡村休闲度假型的“秦人村落”,路程也不远,建议去那儿看看。大家欣然同意,我们就从老市区沿210国道驱车南下,进入黄堡后,沿途“孟姜故里•秦人村落”的醒目标志直引我们到达孟姜塬。
        时值盛夏,步入孟姜塬村,一眼望去,这里沟壑纵横,山峁相连,梯田层层,一孔孔窑洞在山塬上错落有致,窑洞、大院、崖畔尽收眼底。微风中,一片片待收割的的麦田金浪滚滚,茂密浓荫的杏树、桃树和核桃树上果实累累。
        孟姜塬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从古到今传承着秦人的民俗遗风。前多年我曾来过几次,每年阳春四月“桃花节”期间,是孟姜塬一年之中最美丽的时节,粉嘟嘟的桃花,金灿灿的油菜花漫山遍野绽放,身处其中,令人心旷神怡。据说,这里不仅是驰名中外的“孟姜红仙桃”的产地,还是以春季赏花、夏季采摘、秋季观景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地。
        在新建宽阔的停车场停放车辆后,顺着路标指向,我们步入“秦人村落”主景区。时值假日,这里游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漫步“秦人村落”,姜女里、同官集、稷王庙、秦人坊、积善堂、孟姜楼、望塬舍、塬驿、姜女故里、药铺、制陶工坊、铁铺等多处秦汉风格的仿古建筑映入眼帘,形成了将秦文化和姜女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牧歌”生活体验区、“孟姜女故里”爱情神话文化体验区、“桃花源记”赏桃花摘仙桃区、“安阳堡”时尚酒吧派对娱乐区及“水龙寨”户外运动区五大片区。各个专区廊亭相闻,结构精巧,造型奇特,古窗幽壁,雕梁画栋,飞檐斗角。粗犷古拙泥土色的内饰,陈设老旧古朴的家具,极富先秦风味。在原汁原味的秦风原木建筑群落中,够成了一道具有浓浓渭北味道的老街市。街市上,工作人员着秦服、行秦礼、说秦话,饮食商铺统一的土灶台、穿着秦服的商户即兴唱出的秦声秦韵,随风飘扬的秦旗,高大威武的秦兵马俑,随处可见的石磨、碌碡、瓦罐、枯藤老树、古牌坊、古道、古舍、古台……每处小细节都勾勒出了一幅先秦时期的生活场景。
        走到“秦人村落”正街的一间仿古建筑前,看见门口挂着“秦人村落招商办公室”的木制长牌。步入房间,听口音,好似几个外地人正在谈入住生意。工作人员见我进门,便热情招呼倒茶:“请坐,你是来......”
        我解释说:“我是当地人,听说这里开业不久,第一次来,想了解一下情况......”
       工作人员兴致的介绍道,2019新年伊始,这里举行了宣传推介会,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乡村振兴工作站、西影影视创作基地项目先后在这里揭牌。推介会之后,还举行了秦腔表演、国学小课堂、秦服集体婚礼秀、投壶、乡射礼、乡饮酒礼等一系列真人实景活动。街市上看热闹的人穿梭其中,他用手指着说,这边是标准的“拜、祭、啐、卒爵”四步走的酒礼;那屋里有荀子《劝学篇》的朗朗读书声,屋外是秦服小贩们的阵阵叫卖声;近处铁铺的敲打此起彼伏,远处戏台上表演着粗犷的秦腔……
        工作人员侃侃地介绍,我似乎忘了自己是游客,完全被他的解说融入到了这片秦风秦韵的市井。
        在“秦人村落”街市的一角大树下的阴凉处,看见满头白发留着长胡须的当地两位老者嘴里叼着旱烟锅悠闲地坐在一个石磨上,一边抽烟一边瞅来来往往的游人。我走过去给他们递烟。老者说:“我抽的是旱烟,吸不惯这纸烟,没劲。”给他们点着烟,我就和老者一起闲谝了起来。
       说到孟姜塬村这多年的发展变化,老人在鞋底上边弹烟灰边说:“唉,我们这里人老几辈都是在土里刨食哩,住土窑,走土路,吃窖水,没想到世事变化这大的。城里人吃山珍海味白馍细面,住的高楼大厦,这些年来就喜欢开上车跑到这偏僻的农村逛,农村年轻人又都出去跑到城里打工去了。”
        听了老者的话,我笑着说:“城里人多车多,交通堵塞,空气污染,住的像鸟笼一样的高楼大厦,他们憋的慌,有时间就想跑到郊外转悠散心,吸吸咱者山里农村的新鲜空气,感受一下这‘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的原生态田园生活。”老人笑了笑:“你说的也是。”
        孟姜塬地处铜川市王益区黄堡镇东塬,这里是中国白蛇传、牛郎织女、梁祝、孟姜女四大爱情神话之一孟姜女的故里,这在历史上是有所考证的。据《陕西通志》《大名一统志》《郡国志》以及山海关孟姜女庙石刻记载,“孟姜女是陕西同官”人。但孟姜女故里究竟在铜川哪里,史志上均无详细记载。在和两位老者的话题谝到孟姜塬村的村名来历时,一位老者用手捻了捻胡须,笑着说:“这都是老话了。”
       我问:“你是这村的老人了,听人谝说过没有?”
        老人笑道:“我小的时候听我二老爷说,很早很早以前,在我们村东边塬畔上的一个院落里住着两个孤寡老人,一边是姓孟的孤独老汉,一边是姓姜的寡妇老婆。有一年春天,一只燕子不知从哪儿衔来葫芦籽落入了孟老汉院的园子中,秋后葫芦蔓順着土院墙伸到了姜老婆院里,还结了一个大葫芦。孟老汉去摘,姜老婆不给,为这俩人还嚷了一仗,弄的不美。最后经倆人协商,干脆把葫芦锯开,一家一半,当瓢用。姜老婆摘下大葫芦,正当孟老汉准备用锯子锯时,只听“砰”的一声,葫芦张开了,里面坐着一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十分惹人喜爱。两个孤寡老人为养育孩子的事又争执不休。最后经人协调,达成一致意见:孩子归倆人共同抚养,姓俩老人的姓,就给这女娃起了个名子叫‘孟姜女。’”老者説着,又捋了捋胡须笑道:“我这只是听老人们传说哩,不知是真是假。”
听完老人津津乐道的讲述,我笑着说:“你讲的这真是个美好的关于孟姜女的神话故事,孟姜塬村名的来历大概就是根据这故事来的吧。怪不得我在北关姜女祠上方的一个小广场上,看见建有一个约十米多高的巨大金色葫芦雕塑,原来这葫芦里装的就是孟姜女的身世和她悲壮的爱情传说……”
        在街市上转悠,随处可看见听见穿秦服的小商贩在店门口招揽生意的叫喊声。不知不觉游转到下午2点多,小外孙女说她饿了,我们走到一家小饭店门口,看见身穿秦服头上包裹花格头巾的一中年妇女正在一个热气腾腾的土锅台上剁驴踢面,旁边的几张桌子坐了不少端大老碗满头大汗的吃客。外孙女看见人家吃驴蹄面,就说她也要吃,我们就要了两碗。中年妇女将和好的面团揉擀成手掌宽一指多厚的长方状,两块一摞,只见刀舞面飞,三下五除二就剁好了。看见她娴熟麻利的剁面技艺,我问:“听口音你像是这村的人,这小饭店是你开的吗?”
“我就是这村里人,是给人家打工的。”
        “在自家门口,那你咋给别人打工,不自个开个店?”我问。
中年妇女抓了一大把切好的翠绿小青菜,一边向翻滚的锅里放,一边说:“一来是招商费高,我们拿不出那么多钱么,二来是人家把房、摊位都租给了外边的客货人,不租给咱本地人......”
隔着热气笼罩的大锅台,我看见了她额头上淌着的汗珠和一脸的无奈。
        中年妇女一边向大老碗里捞驴蹄面一边问:“你要油泼的还是浇臊子?” 
        “就油泼吧。”
         中年妇女给捞出的两大碗驴蹄面上放了切得细小的葱末,上边撒了红辣椒面,用一大勺煎油一泼,只听“滋啦”一声,香气扑鼻。服务员将驴蹄面端到桌上,我放了盐醋酱油搅拌后尝了一口,不禁叹道:“筋道,香!有家乡陈炉驴蹄面的口感。”
         据悉,孟姜女故里已被公布为“铜川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具雏形的“秦人村落”是2016年初破土动工,今年5月1日试开放运营的,目前入住的商户有40余家。铜川市王益区将围绕整个黄堡东塬区,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以孟姜塬秦人村落和鲜桃产业、桃花观赏为切入点,着力引进社会资本,进行三产融合,进一步丰富姜女故里文化底蕴,深化秦人文化的开发和应用,打造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一流美丽乡村游品牌,使这片曾经苍凉的黄土地重新焕发出温暖与生机。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愿“秦人村落”这块秦人文化农耕生活的体验区,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古朴农田生活感受与愉悦。祝福王益!祝福铜川!

(图文/许永杰)

2019年端午于黄堡孟姜塬

       下面是笔者游览时拍的一些图片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走进姜女故里探寻“秦人村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