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行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2017-04-24 16:29:40)浅谈教师行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1.幼儿社会性
幼儿社会性是指幼儿在其生物特性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幼儿心理特征。
2.教师行为
教师行为专指教师与幼儿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这样定义是因为在国内外的心理科学研究中也将教师与学生互动时的行为表现,称为教师互动行为。虽然在最近的教育科学研究中也有将教师互动,用来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但本研究仍然遵循心理科学研究的中提法。
二、教师的行为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影响幼儿总体社会性发展水平的教师行为有领导、犹豫和不满。具体说,教师越善于领导幼儿,幼儿的社会性就发展的越好;教师对幼儿越不满,就越不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越犹豫、不满越不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教师的领导行为与幼儿社会发展的社会认知、生活习惯、内外向和依恋家人四个方面有关;教师的友好帮助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情绪稳定性有关;教师的犹豫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同伴关系、诚实公正、共情和助人、好胜心和自尊心五个方面有关;教师的不满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同伴关系有关。具体说,教师的领导行为有利于幼儿社会发展的社会认知、生活习惯、内外向和依恋家人;教师的友好、帮助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情绪稳定性;教师的犹豫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同伴关系、诚实公正、共情助人、好胜心和自尊心;教师的不满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同伴关系。
三、师幼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的教育观
教育观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幼教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幼儿教育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不断取得新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在我国一些地区、园所,对幼儿早期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偏差,在社会性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种种误区。
2.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欠缺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幼儿的发展;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研究历来是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和核心点,关注幼儿园课程的研究也是当今世界幼儿园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趋势。而我国幼儿园课程的研究还是不够的,还基本上局限于教材教法方面的研究,真正对幼儿园课程本身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致使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缺少相应的理论支持。
3幼教师资水平不适应
目前对幼儿社会教育内容的实施,虽有一些供参考借鉴的教材和指导方案,但这项工作的开展大多依赖教师个人对社会教育内容的认识和把握,以此来进行探索和施教,因而教师自身的素养(尤其是社会素养)以及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和观念等都会直接影响社会教育工作的成效。而且尽管《纲要》己把社会教育作为幼儿培养的重要内容给予定位,但是对幼儿教师进行社会教育的培养、培训内容涉及甚少。
四、
1.转变思想,更新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观念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向教育提出了现代化的要求。而现代化是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21世纪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宽,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们聪明、好动、调皮、好探索,不喜欢受老师、成人的束缚;教育的现代化与幼儿发展的需要对传统的幼儿社会性教育思想与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幼儿社会教育思想与观念,势在必行。
2.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教师资水平
构成幼儿园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要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人的基本要素,二是物的基本要素。前者主要是包括教师、幼儿、家长;后者主要指幼儿园教育的物质环境与条件。在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实践中,教师与幼儿是最重要、关键的人的要素,教育也主要在教师与幼儿之间展开,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进行。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关键在于转变幼儿教师的观念,其实质就是要落实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文化素养。
3.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种教育力量的作用
人的社会性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支持与影响人的活动的外部条件。环境是现代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现代环境观的提出,是世界教育发展到终身教育阶段的结果。幼儿园是幼儿主要的学习与生活的场所,特别是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为幼儿创设并有效利用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活动环境,目的是为了在可能的范围内获得最大效应的发展。
幼儿社会性是幼儿全面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中,幼儿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而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师幼之间的互动实现的。虽然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地交流过程,但处于领导地位的教师决定着互动的性质、方向等。因此研究教师在与幼儿互动中的行为与幼儿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是有意义的:首先将进一步证实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因素的理论;其次,为提高当前幼儿园中师幼互动的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一定实证研究的依据;再次,从教师素质研究的角度看,探明教师行为的特点及与其它变量的关系是研究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