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事之六“大白菜”

(2018-10-28 15:21:49)
标签:

乡愁

乡村记忆

大白菜上市了

情感

分类: 往事如烟

又到大白菜上市的季节,城里的超市、蔬菜店、蔬菜摊,随处可见新鲜、嫩绿、干净的大白菜,商贩们将大白菜一棵棵,一摞摞摆放在显眼的位置,等待人们的挑选购买。我每次路过蔬菜摊时,看到青嫩的大白菜,总会不由的联想到自家的田地…… 母亲站在一片白菜地里,将干草用垄沟里的水浸泡后,拧成绳状,捆在长得不够紧实大白菜上,以防长散,这一场景是多么的熟悉。

大白菜是一种最常见的蔬菜,它产量高、易栽培、存储时间长、价格低,在各种蔬菜品种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北方;它被称作“蔬菜之王”。在过去物质不够丰富的年代里,大白菜是人们餐桌上最普通、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据说(百度)大白菜是中国特有的蔬菜品种,早在东汉就已经被人们当作蔬菜开始食用了,到了南北朝时期史料中出现了关于它的记载,当时被称为崧(sōng

老家地处冀南地区,村里地势低,地下水丰富,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大白菜的种植;历史上村庄还曾用过“菜园村”这个名字,可见种菜这一习惯在村里古而有之。

我记得,每到立秋前后,母亲从供销社买回白菜籽,洒在翻松的水地一角。几日后,待白菜籽长成幼苗,再将它们一株株移开,移到更广阔的能浇水的地里。白菜这种作物,特别需要水的滋润,没有水,白菜是不可能长成大个的,当然肥料也很重要。那时给白菜施肥,主要靠一些秸秆灰和自家茅厕里的大粪,因为当时化肥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当然化肥是需要钱来买,老百姓那里舍得。那时我年龄尚小,尚不能当一个成年劳力使用,但田里的活计早熟悉不过了;施肥的时候,诺大的两只粪桶足有八九十斤,我挑不起,每次只好掏上半桶,把扁担的担链调到最低处,才能勉强挑起;挑着担子走在路上摇摇晃晃,脚下稍不留神就会粪洒满身。有了水和肥料的滋养,白菜的生长速度极快,一天一个样。有时我蹲在被大粪浇灌的白菜旁,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额头尽管布满了汗珠,肩膀压的酸痛,但内心却是满足的,幸福的。

那时村里种植大白菜很少打农药,即使有些虫子,也不大碍事。但有一种非常顽固的叫“蚁蚶”(白菜蚜虫)的害虫,最令人厌恶,它们成群结队的聚集在白菜的卷芯叶子里,很难去除,直到白菜成熟时还有。即使现在,这种虫子依然存在,如果你留心观察,路边的菜农的白菜上还会有(超市里的相对少)。不过,不必担心,这种虫子,用清水多冲洗几遍就能冲掉了,不会影响食用(个人观点)。

自然生长的大白菜收获时节,一般在霜降前后。以前,每到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储存很多大白菜,以备过冬食用,那时不像现在随时可以买到新鲜蔬菜,到了冬天全靠白菜和土豆。那时我们家每年会种好多好多蔬菜,仅白菜一样就有两三种,像青帮子,大包头,圆白菜等等;种的多了是为了一部分留着自己吃,一部分分给邻村的大姨一家子。如果赶上丰收,我和母亲还会推着排子车到别的村子去叫卖,换些钱;现在想起来,那会儿的我真够勇敢,如果换做今天,无论如何是不敢当众表现的,这大概是生活所迫吧!也许只有在艰苦生活环境下,才会真正懂得人生的不易。

大白菜的食用方法也很多,比如爆炒,水煮,腌制,剁饺子馅等等;近年随着火锅在北方的火爆,大白菜当仁不让的成了蔬菜中的主角,但凡吃火锅,就会点大白菜,至少作为吃货的我是这样想的。过去,在老家白菜一直与土豆、粉条、豆腐等食材混在一起吃的,老家人称“大锅菜”,无论是红白喜事,还是盖房搬家,都少不了大白菜炖的大锅菜。后来随着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老家人办事、请客,特别是红事,不愿再将大白菜作为主食材了,在他们看来大白菜有些不够档次,主人的大锅菜里如果放了白菜,会被人笑话说抠门。我觉得是吃饱撑的;就像是现在的某些城里人不愿吃肉一样,生活好了,人们也开始讲究了。

白菜还有个很讨喜的谐音“百财”寓意百事发财,从外表上看大白菜根小果实大,上绿下白,一层包裹着另一层,越往中间越嫩,不含杂质,简单、白净、质朴,确实具有一番特殊的清白之气;这不仅单单作为一种食材而言的,更多的是一种象征,谁不喜欢清清白白,实实在在的东西,怪不得大白菜讨人喜爱。临近老家的县城因为盛产白菜,专门弄了一个又高又粗的白菜雕塑,修建了广场,供人们观赏游。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再像过去一样大量的去储存大白菜。吃白菜,只是为了换口味和解腻,特别是整天游走于各种饭局的人,吃惯了生猛海鲜,大鱼大肉,吃回白菜算是给刁难的嘴巴以“改善”,再说现代人不是讲究清淡吗,大白菜无论从外表还是口感都符合要求。

上个礼拜回老家,走时母亲专门从地里砍了几棵新鲜的大白菜放在车上,回到城里后我把它们整齐的摆着阳台上,看着它们青白朴实的样子,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那个收获的时节;我跟在母亲身后,肩膀上扛着一根扁担,一步一步的走向田里……

 

 


 

 


 


http://s7/bmiddle/006DBhpyzy7oKIueylU46&690


 

 





http://s14/bmiddle/006DBhpyzy7oKIlSgyN4d&690

http://s2/bmiddle/006DBhpyzy7oKIme8KZ71&690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