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事之三“冰棍”

(2018-07-26 17:26:37)
标签:

老冰棍

童年的记忆

光阴的故事

分类: 往事如烟


炎炎夏日,热浪袭人。

躲在空调房里,桌子上放着一杯氤氲着冷气的冰镇啤酒,惬意的靠在沙发上,手里刷着触屏手机,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舒适感,这是现在人的日常。但在三十年前,这想都不敢想。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以前农村人的夏天有着深刻印象。一张凉席,一把蒲扇,条件稍好些,兴许会一台会摇头的电风扇,仅有的这两样东西,是那时的人们过三伏天的常备武器。但有样东西至今让我念念不忘——冰棍。

我刚上小学那会儿,“冰棍”是夏天里最奢侈的消费品之一。夏天一到,村里的街口巷尾每值中午时分总会听到“冰棍、冰棍……”的叫卖声。儿时的我们每次听到这声音,如同馋虫爬到了嘴边,在父母面前极力表现出一副好孩子的模样,以求得几分零花钱,解一时的凉爽。平时,我们习惯把大人们喝完啤酒的瓶子、破铜废铁之类的东西攒起来,待收废品的上门悄悄换作零钱藏起来,以备将来能用作买冰棍。

卖冰棍,是一门节令性生意,生意最好的时日,便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那时卖冰棍是一件忒简单的事情,卖冰棍简单,冰棍更简单。我曾去过做冰棍的小厂,冰棍是用井水做的,一大桶井水放在容器里加上“糖精”,加颜料,然后再倒在可冷冻的模子里,每个小模子里放着一只木条,经过几小时的冷冻从模子里倒出来,冰棍就制成了。

大舅的表哥长我几岁,小学毕业就不念书了,卖冰棍的生意他曾干过。

那时,整个村子没有一台电冰箱,做冰棍的小厂在镇上。我记得表哥会推着一辆二八大杠出现在学校门口,车座后面用黑色弹性绳捆着一个大白木箱子,箱子用旧棉花被做保温,做了保温的棉花被里面铺着一层“雨布”,雨布里包着冰棍,外面又用棉被盖着,棉被上有个能活动的小盖子,盖子上还加了把锁。每次有人买冰棍,表哥总是小心的掀开小盖子,再掀开棉被一角,迅速的拿出一个冰棍,然后又马上盖好棉被和盖子,生怕箱子里的冷气跑出来。我最幸福的时刻,是表哥把冰棍卖的差不多快完的时候,最后剩下的几个冰棍泡在冰水里,不吃冰棍,用细细的小塑料管伸进夹着冰棍的水里,猛吸一口,那种感觉无法形容,像走在茫茫沙漠里的人,突然看见了绿洲。

其实那时的冰棍并不算贵,有这样一句话“三分钱一个,五分钱俩,一毛钱给你一大把”足以证明冰棍的价格。可是,对于当时那个年代一毛钱是能买好多东西的哦!比如,七分钱一包的“秋烟”,两分钱一盒的火柴,五分钱一排的粘牙糖等等。

这种五分钱的冰棍持续了好几年,后来,村里除了供销社陆续的开了几家小卖部,小卖部竟然配了冰柜,渐渐的“冰棍”的种类,口味越来越多,什么雪糕,雪人,三明治;山楂味的、柠檬味的、菠萝味的等等各式各样,各种口味数不胜数;不过,即使再变化,我还是习惯把它们统称为“冰棍”,这样觉得亲切;再往后,“冰棍”的价格也随着种类,口味,水涨船高,一毛、五毛、一块、五块……

好多年以后出差,同样是在炎热的夏季,朋友在机场的航站楼里买了两个“冰棍”解渴,一问价格着实吓了我一跳,只能感叹时代不同了。http://s14/mw690/006DBhpyzy7mkVmZ7C5ad&690


http://s10/mw690/006DBhpyzy7mkVnrTLPe9&690

http://s14/mw690/006DBhpyzy7mkVoC9c13d&690

http://s10/mw690/006DBhpyzy7mkVoIfEdf9&690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