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村里的元宵节

(2017-02-13 17:02:39)
分类: 随笔

http://s1/large/006DBhpyzy78KI7RvLBcb

正月十五,十六我在老家住了两天,跟许多农村一样,这期间是村里最热闹,最悠闲的好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欢乐无比。村里各种文娱节目层出不穷,有传统扭秧歌,跑旱船,说快板;也有现代的,流行歌演唱,新派杂耍,新式舞蹈;最近兴起的广场舞,不知从何时起也粉墨登场,流行到了农村,不到千人的村子竟然有六,七支广场舞蹈队;不论男女老少,都或多或少的参与其中,一片祥和,欢腾盛世景象。

http://s1/large/006DBhpyzy78KIbg7Ol7d

 

近年来,逐渐富起来的老乡们,在解决温饱之后,更注重了在精神方面的追求,闲下来的人们想尽各种办法来娱乐自己,跳舞,打牌,ktv嗨歌,上网,聊微信,开通支付宝,样样都在行;电车,摩托,汽车等不在是城里人的专利,也都成了很多农村家庭的必备,这样一来走亲访友,出门旅游就方便多了。

跑旱船,跑竹马,打花棍是村里的传统节目,每年必演,场地换了一块又一块,演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唯一不变的是,欢快的节奏和坚守多年的老艺人。几年前,村里吹唢呐的老行家不幸去世了,他走时没有培养出徒弟,也没有留下关于唢呐的任何传承,打小鼓的后来也走了,唢呐和小鼓是这些传统节目的精气神!没了精气神的节目看起来必然会逊色不少,以至于现在,每到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唉声到“老高不在了,唢呐也不响了”,这也成了村子里文艺节目的一大遗憾。

http://s1/large/006DBhpyzy78KInxdpxcb

每年过节很多同学,朋友都会回来,能聚在一起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年龄也越来越大,所以,每次见面总得喝上几杯,一激动就蒙圈了,接下来就胡说八道,醉话连篇甚至打架闹事的也不在少数。

本来一年也见不上一次,见了又喝的多,说得多,真正有用的,能聊到一起的已是寥寥无几,看来我们是真的长大了!身上多了些社会的成熟,少了些年少时的天真,但这样的事情,还是能参加就尽量参加的好,好不容易聚在一块了,谁也别强求,随意些更好,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其中的味道和感情,也只有自己心里清楚。

还有一项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打扑克跟搓麻将。每年一进腊月和整个正月期间,不论村子大小,男女老少全部上阵,有的地方还专门为其提供了场所,当然,有的是为了娱乐,但很多是带有赌博性质的,这几年腰包鼓起来的“回村人”,在外见过了“大世面”衣锦还乡之后总得有所表示,吹牛和赌博就成了其炫耀的资本。也有一些常年在家的游手好闲之人,趁此机会想“大赚一笔”,来弥补一下内心的不平衡,不管怎样,现在农村的赌博,玩牌等不正之风是愈演愈烈起来。

http://s1/large/006DBhpyzy78KJfDK6gd4

 

真正能拿得起,放得下的传统优良的东西比如“吹唢呐,打小鼓”,会使,会用的是越来越少了,别说是有模有样的传承了。

在一定层面上讲,现在很多农村的文化氛围不够浓烈,一些传统得不到保护和重视,优秀,朴实的艺术没有传承和接班人,过去留下来的经典文化和特殊艺术符号,都是靠老一辈的师徒之间的心口相传,他们不愿意教授,不是自己所中意的继承人,所中意的又不愿意学西,这就造成了,有机会学的不想学,想学的学不到,在挣扎的同时没了传承。

另一层面讲,现在人浮躁,急功近利者居多,能静下心来专心研究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了,但凡能拿起一样东西,能摆弄个一,二,三的人,都是下了功夫的有心人,其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绝不是一朝一夕所做到的,靠一时的兴趣爱好和过年期间的简单练习,只是略知皮毛,蜻蜓点水。它既带不来名也带不来利,所以说,与其学不会,学不深还不如“斗地主”跟“打麻将”来的更现实一点!

年年有正月,年年闹元宵,不同的是在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的心中,过年和过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不管是扭秧歌,还是跳广场舞,也或是打扑克,或打麻将都是现代人的娱乐新方式,只要是不违背良心道德,不是犯罪,就由他去吧!不过,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些传统的传承比较好,那样显得有年味,有记忆,值得去追根溯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