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选题指导课指导策略
(2017-08-18 15:31:19)分类: 学术研究 |
所谓选题指导课就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生活背景中的现象与问题,搜集与分析材料,通过讨论与交流,逐步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的问题,然后由小组或班集体汇总、归纳、整理后确立活动主题。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主题分解、组建实践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或方案的课型。
选题指导课是主题实践活动链上的起始课。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选题指导课,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保持持续的活动兴趣和愿望,对于实践活动成果有效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选题指导课指导策略
1、创设情景、生成主题。
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主题生成和确定指导时,不论是依托社区资源还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不论是从综合学科知识还是直接提供学生课题都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以便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入学习的角色。如临近春节,学生对过春节时剪窗花、贴对联、挂中国结、祭祖先等习俗产生了好奇,教师可因势利导,事先搜集一部分相关的资料,激趣鼓励学生确定“春节探源”的主题活动。自然,在课程实施初期,主题也可教师提出、学生选择,或学生提出、教师指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拟定出“有趣、可行、富有研究性价值”的主题。指导学生在确定研究主题时,要考虑是否具有研究价值,价值性主要表现为它的科学性、需要性和创造性。
2、主题分解,产生研究课题
主题的表述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概括性,仅依据主题是无法了解活动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的。因此,在确定主题后,还需要对主题进行分解,明确在主题活动中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具体可以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面进行归类,而“是什么”的问题往往比较容易找到答案,不作为学生专门的研究问题,而“为什么”和“怎么做”则是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可作为学生在确定主题后的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对小学生早餐的营养研究》的研究,又可产生以下一些问题:我们每天的早餐中需要哪些营养?这些早餐食物从哪儿来?小学生吃早餐时为什么要注意营养的搭配?怎样合理安排饮食,才会使早餐营养均衡?……其中问题1、2是属于“是什么”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或者网络资料的查阅就可以得到答案,一般不单列为研究问题,但可在解决问题3或者4中一并解决。
主题分解活动可分为三种模式:主题深化式,主题辐射式和主题立体式。
①主题深化式即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若干个阶段,将主题逐步推进、深化
②主题辐射式即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③主题立体式即确定一个主题,将之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或课题),子主题还可以继续分解为若干个次子主题(次课题),学生从中自由选择一个次子主题
3、成立研究小组,明确分工。
主题确立后,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所研究的课题(子主题)进行分组,可以是学生自行建组、教师安排小组、以及学生自行建组后的教师协调建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小队特色确定小队名称、活动口号等,以增强小队的气势和凝聚力。然后在成立小组的基础上,组员可以在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后,明确研究内容后,进行合理的分工。如学生要进行《纸的用途的研究》,他们小组先确定了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
(1)纸的种类
(2)不同纸的特点
(3)不同的纸有什么用途
在确定研究内容后,学生就根据自己组员的能力和特长进行组员分工,组员分工可以交叉重复出现。
4、制定和完善活动方案。
当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适当的方案是成功的一半,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拟定方案应统筹兼顾活动资源分布与学生的爱好特长之间的关系,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活动名称、目的、实施过程、条件准备、时间安排、预期效果等;在形式表达上,一般可采用填表式、过程记录式、计划书式等。具体的设计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集体合力,应从内容到形式力求方便操作,动态调整,使其能服务于活动,指导于活动(活动方案表见本节附1)。学生制定活动方案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展示交流,进行互评,并进行进一步完善。在制定、完善活动方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活动整体方案时,要力求具体细致,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活动总目标以及机阶段性目标,最好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
(2)活动方案要确实可行。有时学生确定的活动方案缺乏对主、客观因素的充分估计与分析,方案的可操作性较差,无法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指导教师要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多个方面对活动方案进行审视,适时给予相应的指导。
(3)制定活动方案时,要关注小组成员的特点,根据他们的优势、特长协调任务。学生在组成活动小组后,在分配活动任务时,可能有时以喜好或者其他的标准来分,对活动的整体推进不是很有利,教师就应适时介入并予以关注,以“友情提示”为主。
5、指导实践活动“过程与方法” 和活动要求等
教师在学生完善活动方案后,要对即将进行活动时所要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指导,比如:安全问题;学生遇到一些可能会发生的困难怎么办?每次进行活动后如何进行自我反思?要加强过程记录……以便学生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和对未来活动的再次计划.